唯特小说>古代言情>天降漂亮小夫郎[种田]【完结番外】>第13章 老婆我摔倒惹要亲亲抱抱

  夏末,蝉鸣渐渐消却,但暑热依然未褪。

  日光璨璨照耀在院子里一盘盘的熟糯米表面,将雪白柔软的米粒浸染一层金光,粒粒饱满,如同细碎金砾那般均匀铺开,洋洋洒洒着,溢满了幸福与安宁的意味。

  米香四散。

  “哥!我回来啦。”

  陶莹莹袖子挽上手肘,小细胳膊底下拎着两大桶井水,脚步轻快从两旁金晃晃的米盘中间经过,走进屋子。

  她从前被陶家使唤着做了不少硬活儿,虽然瞧着纤弱,但力气不小。木桶里满满当当盛着刚打上来的清澈井水,她脚步平缓,竟是一滴也没洒落出来。

  她将木桶放在门口,一手叉腰,胸腔起伏小小地喘气。

  待到呼吸均匀,才抬起头四下观望,面色疑惑。

  “……人呢?”

  无人应答。

  “哥?”

  她又试着唤了一声。

  屋子里又静了半晌,女孩仰起头不耐烦道:“纪方酌!”

  纪方酌收了她做学徒,却没要她叫师傅。这家伙向来没什么规矩,常常任着女孩直呼他姓名,两人相处起来不像是师徒,倒更像是朋友。

  纪方酌说,他算不上什么师傅。

  他自己都还未出师,人就远走他乡,学不成了。现下酿酒,全靠自己琢磨。

  陶莹莹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学成再走?

  纪方酌心想,这他可答不上来,还得问问天公……

  干嘛要他还未出师身先卒。

  大概是为了救下差点被抵押的老婆?

  也不知道苏年多久回来,这都第五日了。

  且不论他是否真的喜欢苏年——

  才刚刚相熟的室友突然请假,床铺空了下来,他一个人怪不适应也很正常。

  他此时正蹲在角落的一张矮桌旁边捣弄酒曲。捣着捣着,思绪就又忍不住飘远了,兜兜转转围着脑海里的人,轻飘飘地越来越远,竟是全然没听见女孩的呼唤。

  直到身后响起布鞋哒哒踩来的声音,他才将心思抽离出来。他回过头看向女孩,抬起手臂擦了擦额角的汗,笑道:“什么时候回来的?”

  “方才回来的。”

  陶莹莹撇撇嘴道,“师傅是做事太过专注,还是又想师娘了?

  “当然是想你师娘。”他乐道,“你师娘年轻又漂亮,体贴又温柔。”

  苏年不在,纪方酌说话全然不经脑子,怎么随便怎么来。

  他是个嘴上没把门的人,从前在现代的时候就吃过不少亏。

  那时电视台来找他师傅录非遗纪录片时,师傅死活不让纪方酌露面,就是因为怕纪方酌满嘴跑火车语出惊人,导致好好的酿酒素材被一刀剪。

  其他学徒都说纪方酌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经病,只有在酿酒的时候才能短暂恢复正常,酿出一坛又一坛正宗、浓香的传统封缸酒。

  但是,他的正常其实也不正常。

  用师傅的话来说,纪方酌就像是上天看不惯封缸酒快失传的困境,于是大方送来他们酒房的一个彩蛋。

  他幼失怙恃,从福利院被师傅偶然捡回去做学徒,十五岁就能精准估算发酵时间,准确度在九成以上,十八岁开始实操酿酒,几乎继承了师傅的毕生所学,独立酿造的黄酒和师傅所酿几乎品不出什么分别。

  那时,刚刚成年小有成就的纪方酌问师傅,他是不是可以申请非遗传承人了。

  全国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也已二十九岁,纪方酌觉得自己能打破这个记录。

  可那时师傅却说:不够。

  “小酌啊。就算申请成功,你觉得,自己担待得起‘传承人’这三字吗?”

  师傅年事已高,腰背佝偻,慢吞吞地从竹躺椅上直起身子。

  “有什么不行?”十八岁的纪方酌心气高扬,笑着说道,“我要是能申请上,师傅你也后继有人了。”

  “‘传承传承’,无非就是将这封缸酒的酿造秘法教授给下一代人。”

  “再由下一代申请传承人,又教给下下代。源远流长,再不断绝。”

  他讲得头头是道,可师傅听完,却无奈摇头,说:“仅仅将酿造技法教给徒弟,是不够的。”

  “那不是传承。”

  “为什么?”

  师傅缓缓道:“古时候人们发现,将粮食熟制,密封发酵,就可以酿造出浓香辛甜的浊液,这便谓之为‘酒酿’。最初,酒酿只是王公贵族餐桌上的佳肴,平民百姓想要品尝何其困难。”

  “后来,人们打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酒酿便又去到战场上充鼓舞士气之途。”

  “再后来……人们用酒入药,暖身,清洗创口,小酌助兴。传统酒酿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进入民间,无论是谁,只要花上几文钱便可以在馆子里讨碗甜酒。”

  “再再、再后来呢?”纪方酌听得饶有兴味,睁大双眼,趴在师傅的竹椅靠背上撑起手肘。

  师傅顿了顿,“到了民国,洋酒进入民间,同时人们为了追求更高浓度的酒精含量,采用蒸馏的方法,产出白酒。”

  “白酒辣嗓子。”纪方酌说,“还发苦。人们为什么追求又苦又辣的东西?”

  师傅笑了笑。

  “人间百味,何不一尝。”他忽然一皱眉头,“但是,你小子上哪喝的白酒?你……酒量差成那样,平时偷尝仓库的酒酿,尝完就去吐。别以为我不知道。”

  纪方酌不好意思挠挠后脑勺:“师兄说,酒量都是练出来的。”

  “的确有这样的说法。”

  老师傅又躺了回去,懒得跟孩子计较。

  纪方酌已经成年了,他管不着,也不用管了。

  这是一个天生就会从高墙里飞出去的孩子。

  哪怕出生折断翅翼,哪怕羽毛未丰,只要他想,他就能飞起,去到灿烂的天光下,成名在望。

  “传统封缸酒的市场,就这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师傅伸出手掌,比划着拢成一个小小的空间,“如今要是没有列入非遗名录,得到国家支持,也许……再没有你的下下代来传承了。”

  “传承……不止是技艺。”

  “是记忆,是感情,是我们的文化。”

  他笑着,朗声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是这样啊。”*

  纪方酌似懂非懂,那时他对师傅充满无限钦佩,下定决心要好好钻研。

  可到了二十四岁,他却仍然还未懂得。

  “哥,你们感情真好。”

  陶莹莹嘴甜,打断了纪方酌的回忆。她笑嘻嘻道,“想必很快就会抱上宝宝了吧!”

  纪方酌抿了抿嘴,内心直道:

  在苏年回来前,他还是找个时间对陶莹莹讲清楚为妙。

  他如今除了酿酒的时候比较正常,还多了一个特例——

  那就是在苏年面前,他也勉勉强强维持着君子形象的。

  并不想轻易打破,谢谢。

  他站起身来甩了甩沾满熟糯米的双手,有点烦躁,但无济于事。

  糯米和酒曲粉末黏黏糊糊站在他的手心,若是苏年在的话,此时定是会主动贴心去拿张帕子,浸湿来给他擦手的。

  纪方酌叹口气,认命般道:“莹莹,收拾一下竹篓。待我净一下手,我们就进山。看看太阳落山之前,能不能在山里找到蓼草。”

  “蓼草?”陶莹莹点点头又道,“是酿造‘蓼乡酒’的原料?”

  “正是。”

  纪方酌答道,“你既已入纪家酒庄,做了学徒,那么须得明白纪家蓼乡酒是如何酿出。”

  陶莹莹立刻睁大双眼跑上前,“您说,我定然谨记。”

  “蓼乡酒的原料除了白糯米,最为关键的便是特制酒曲,名为白蓼。原料是大麦和天然蓼草。大麦易得,蓼草难寻。近几日我在村中缘溪走了走,发觉溪边并未生长天然蓼草。蓼乡傍山,既名为蓼乡,许是这蓼草就在山中。”

  “听闻山深有食人肉的秃鹫,我们莫要入林,只在山脚处探寻一番便好。”

  “是。”陶莹莹用力点头。

  很快二人便带上竹篓和镰刀,到了山脚。

  蓼乡并无猎户,这座山显然少有人踏足,泥土结实平整,密密麻麻缠绕着不知什么植物的藤条。老树根系粗壮,像血管一样爬满树干附近的土地,在地面上节节狰狞凸起,阻挡来者的脚步。

  稍不注意,就会绊倒,一头栽进深深的灌木丛和枯枝藤条当中。

  前几日下过暴雨,即使已经过了好些天,脚下断裂的木头还是湿漉漉的。这些老树枝繁叶茂,树荫蔽天,遮挡之下湿气重重,显然不宜久留。

  “当心一点。”纪方酌抛给莹莹一把长钩,让她充当支撑,以免滑倒。

  他小心剥开面前的树枝,仔细在脚下探索蓼草的踪迹,一边找一边提点道:“蓼草的叶片近似于针形,边缘有腺毛;有的生长着淡紫色小花,花的形状……”

  话音未落,只道这时他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女孩的尖叫!

  卧槽。

  纪方酌始料不及回头,突然脚下一滑,竟踩中了一根湿滑的木头。

  他再也站立不稳,摇摇晃晃地栽进了灌木丛中!

  ……好痛。

  他感到膝骨传来一阵彻骨刺痛,来不及查看伤势,强忍起身去看女孩的情况。

  “莹莹,你没事吧?”

  “我……啊,师傅你怎么了!”

  莹莹吓坏了,连忙跑上前来,眉心皱在一块儿,难过得不知所措。

  她哭丧着脸:“对不起……我刚刚看到了一个……怪物。被吓到了。”

  “没事没事。”纪方酌咬牙起身,“什么怪物?”

  “已经死了,在那里。”

  她说着,指了指背后的老树。

  纪方酌这才看见,那老树后面躺着一只样子奇特的鸟,显然已经死了有些日子,脖子歪着,胸口腐蚀出一个巨大的黑色血洞,几条白森森的蛆虫正在从那血洞里蠕动爬出。

  *:李白《月下独酌》

  乖宝们,路过的话可以给作者留下2分评论吗555对积分帮助很大!这本书在爬新晋榜,现在曝光很少啊啊啊啊qwq我哭死,感觉进来的小宝都是天使!!!就这样,溜了码字去了(叼玫瑰)下章年宝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