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玄幻奇幻>天之远>第38章 大兴米行

顺风号重新确定了方向,一直走了两天才找到了正确的航线,本来是要去风郡,却被带到了江川。

庄梓本来就属于随缘类型的,所以就直上江川。

顺风号又用了一天时间抵达江川,到时已是夜晚,就在船上住了一晚。

胖子和瘦子来过江川,告诉庄梓,江川与雨国很近,雨水比较丰富,所以这里盛产水稻,附近州郡几乎都从这里买米。

庄梓听得很认真,因为到一个新环境,踢开头一脚最难,心里要有所准备。

瘦子突然又小心翼翼地趴在庄梓耳朵边上说道:“这里还盛产美女,那叫一个水灵。”说完后“嘿嘿”地笑了起来。

“看你笑得那个淫荡,美女是用来欣赏的,不是让你来亵渎的。”庄梓说完后给了瘦子一脚。

“庄公子所言极是。”瘦子连忙说到。

“什么公子不公子的,以后叫我庄梓。”庄梓对公子这个称呼过敏,听着浑身起鸡皮疙瘩。

“是,是,是。”瘦子点头哈腰地连声称是。

庄梓看着瘦子这样有些无语。

“瘦子,你能不能不要这么卑微啊!你出力我给钱,天经地义,把胸挺起来,像个男人。”庄梓说完拍了拍瘦子的后背。

瘦子大概头一次见到庄梓这种人,突然发现他百试百灵的处事之道不灵了,他也想挺胸抬头做人,可现实不允许啊!在他的世界里,不是他欺负别人,就是别人欺负他,不知道平等是什么东西。

庄梓也知道他不能轻易改变别人,只是他自己不习惯。

天亮以后,庄梓给所有人放了一天假,都是第一次来江川,可以去游玩一下,增加阅历。

他将小黄和金子放在了船上,带出来确实有些不方便。

江川山势低矮,接近于平原,中间穿插河流小溪,而且四季分明,非常适合种植水稻,附近州郡都会来此买米。

江川是郡,不是风城与风铃渡可比,这里亭台楼阁林立,沿街商铺装修豪华,碧瓦朱檐,雕梁绣柱,层楼叠榭,街上青石铺路,门前白玉为阶。

庄梓和玖儿带着胖子和瘦子走进了江川城,文佳领着一帮船员和他们分开了,这样大家玩的开心,不用照顾彼此的情绪。

街上商户大同小异,只是规模不同,庄梓主要留意此地客流如何,有什么当地的土特产值得他带回去。

他真发现一点商机,这里近于丘陵,珍禽猛兽稀少,所以皮草价格极高,风城的皮草完全可以直接卖过来,没必要去风陵渡转手。

庄梓考虑着这个问题,不知不觉中走到一处十分热闹的所在。

原来是米商在喊价,一群人围在一个平台旁边,平台上的人不断地记录着下面的人出的价格,出价的米商会把钱交到一个窗口,里面的人负责收钱。

庄梓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便站得近了一些。这时,混乱的人群中走过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靠近了庄梓,他看见庄梓身后跟着两个男人,和一个美女,一看就是谁家的少爷。

“小兄弟,买米吗?”男人殷切地问道。

瘦子没等庄梓搭话,一下挡在了庄梓与男人的中间,看着男人道:“不买。”

男人笑了笑,依然望向了庄梓。

“我没找你,你躲一边去。”他有些不耐烦地向瘦子说道。

“你找不找我,我就站这了,怎么地?”瘦子依然拦着他。

“你是谁啊!别挡道。”男人好像生气了。

“我姓黄,我叫黄较瘦。”

男人听完瘦子说话,看着瘦子乐了。

“这名叫的!谁给你起的?”

“我妈起的,我妈喜欢,我也喜欢,怎么地吧?”瘦子一边说一边推了他一把。

“我又没干什么,你推我干什么!我就想说你妈真会起名。”男人也不和瘦子打架,说完转身就跑了。

庄梓有些不解,瘦子在干什么。

“这人是个骗子,专找你这样有钱还不懂行情的人。”瘦子说道。

“这里根本不是买卖稻米的地方,而是买空卖空,是对秋后所产的米进行估价,外行能赔得倾家荡产。”瘦子对这里很熟悉,对庄梓解释道。

“那买家不怕这些人拿钱跑了吗?”庄梓有些好奇。

“不会跑,这里有钱庄担保,但是钱庄会抽成,有很大的利润。”

庄梓突然对瘦子有些刮目相看,竟然懂得很多。

“那刚才那个男人是干什么的?”庄梓不解地问瘦子。

“那个人是托,专门拉人头挣提成的,他会告诉你现在下单会如何的便宜,有多少利润。如果你认为秋后的米价比现在便宜,你也可以现在按现在的价钱卖出,到秋后再用当时的价钱补上,这样可以挣个差价。”瘦子侃侃而谈,有点刹不住车。

庄梓已经明白了个大概,这沾点赌博的性质,因为谁也不知道今年的收成如何,稻米受天气,雨水,战乱的影响极大,价格根本无法评估,所以只能去赌。

“这里真正可以给米定价是三大米行,他们才可以决定现在的米价。”

庄梓听完点头,瘦子此人对事物观察细致,而且不好赌,是个人才。

几个人退了出来,不再看热闹,已经接近中午,便找个地方吃饭。

庄梓找了个干净一点的酒店,四个人上了二楼雅座,既可以吃饭,又可以看看来往的行人,了解一下江川的风土人情。

几个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几个特色菜,先要了一壶茶慢慢品尝。

这时,街上一个青年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这个青年眉目清秀带着几分儒雅,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身上穿着蓝色衣衫,虽然陈旧却洗得非常干净,他在将一个馒头递给一个乞讨的老人。

旁边店铺出来几个人,看穿着应该是做生意的商人。

“哎呦!这不是元隆元少爷吗?你都落魄成这样了,还当大善人呢?”其中一个人说道。

被叫元隆的青年没有理会这帮人,而是又从身上拿出几块肉干递给了乞讨的老人。

那个说话的人看见元隆不理会他,脸上有些挂不住了,突然,抬起了一脚,将元隆的肉干踢飞了出去。

元隆既不反击,也不生气,只是将肉干捡了起来,看了看,肉干一直被纸包着,还有几块没有弄脏,他便挑了出来放进了嘴里,细细咀嚼,一脸的陶醉。

庄梓刚看到楼下发生的事情就听见了旁边的议论。

“这是大兴米行的老板元隆,现在落魄成这样,可惜了!”

“大兴米行不是规模不小吗?怎么元隆穿着如此破旧?”旁边有人问道。

“这元隆前年父亲去世,他便接掌了米行,可是这人天生善良,去年不是闹水灾嘛,他竟然开仓放粮,将家里的米都救济了灾民,本来好好的一个米行就败在了他的手里,可惜了!”

与他一同喝酒的大概知道内幕,便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说完还摇了摇头,不知是惋惜米行,还是可怜元隆。

庄梓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他站了起来,走到了楼下。

“这不是元兄吗?小弟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小弟在楼上摆了酒菜,请元兄赏脸,你我把酒言欢,亲近亲近。”庄梓走到元隆旁边,将他胳膊挽住,两人像是多年好友一样,把臂上楼,根本没有人看踢肉那人一眼。

踢肉那人也是狗眼看人低的人,看见庄梓穿着不俗,也不敢再惹事,便马上和其他人走了。

庄梓拉着元隆回到了座位,他暗中使劲,元隆根本挣脱不开。

胖子在旁边拉了一张椅子,让元隆坐下,又叫伙计添了一副碗筷。

这时,菜已炒好,伙计开始上菜。

“元兄不要客气。”庄梓给元隆倒上了一杯酒却看见元隆并没有动筷子。

“我叫庄梓,拉元兄上来是有事相商,不要拘谨。”

庄梓端起酒杯向元隆敬酒。

元隆见庄梓如此便也端起了酒杯,与庄梓喝了一口。

元隆酒一下肚,便放开了一些。

“谢谢,庄兄弟为我解围,不知有何事我能效劳的?”

庄梓已经知道了元隆是开米行的,还真有事想问问他,听见元隆开口便不再客气。

“我知道元兄是开米行的,我想做这方面的生意,不知元兄可否给一些意见。”

元隆听完,不由有些脸红。

“我的米行已经倒闭了,开不下去了,庄兄弟,问我可真是问错人了。”

庄梓听完,摇了摇头。

“你的事我了解一些,那不是你经营的问题,但是善良还是要带些锋芒。”

“呵呵,我本性如此,不容易改啊!”元隆笑了一下,目光却很坚定。

庄梓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何况还是这种优良的品质,只是元隆做的有些过头。

“吃饭吧,吃完,我想去元兄那里去看看。”庄梓不再继续往下谈了,他看见玖儿他们都没有动筷,便不再多说。

吃完饭后,元隆领着庄梓他们来到了自己家里。

元隆家是标准的前店后家模式,可以看出门店的规模还是不小的,只是现在连牌子都摘了下来。

“元兄,你的店面还在,为什么不继续经营?”庄梓有些奇怪。

“说来话长,我去年开仓放粮,使三大米行囤积的米卖不上价,所以见我落魄了,便联合米农抵制我,使我进不到米,所以也就无法开张了。”

庄梓闻言知道符合常理,如果元隆还有余钱还可以反击一下,现在只有关门大吉了。

“那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我的米行不如三大米行进货多,所以米农不敢违抗他们的命令,如果想进米只有花能让米农动心的高价,或者从林国往这里运米。”

元隆所说几乎都是死路,江川已经是附近最大的产米基地,只往外出从来没有往江川进米的先例。

“林国的米很便宜吗?”庄梓问道。

“当然便宜,质量还好,林国由于修行木系功法,对改良水稻有别国无法比拟的优势。”

“哦,”庄梓恍然大悟。

“你去过林国吗?离这里的距离多远?”

“没有,但我父亲曾经去过,至于多远我也不知道。”

众人边说边走,穿过前面的米行,进入了元隆的家里。

元隆家竟然只有他一人,其母已经先于父亲过世,而他落魄后,家里雇的佣人也都散了,他现在只是在吃老本。

本来大兴米行在江边还有码头,专为来他家进米的船只准备的,现在已经让他给卖了,钱还够他生活。

“你将米行兑给我吧,还是你当老板,但是名义上是我的店,大的决策由我来定。”庄梓说出的话是经过思考的,只有换个老板,这个米行才可以起死回生。

元隆听得有些错愕,不知庄梓为何如此,这店他是不能卖的,这是他家祖产,卖完后,他将一无所有。

“你不用担心,房产还是你的,我可以租你的店面。”庄梓说完,连胖子和瘦子两个人都觉得庄梓好像吃错药了,这完全是在救济元隆啊!

元隆也确实没有其他活路了,看庄梓如此说法,马上答应了下来。

两个人签了一纸合约将事定下,然后,等开张时再去风行殿备案。

元隆与庄梓商定,一年二十万风元租金,他为庄梓打工,工钱由庄梓看生意好坏再定。

庄梓身上还有八十万风元,直接给元隆结清了一年的租金,拿到元隆的签收字据,便离开了大兴米行。

出来以后,他们四人又去三大米行转了一圈,看见果然规模不小,进米之人络绎不绝,大概米行在码头附近有仓库,所以拿米出来的人并不多,只有零星的本地人才会买一袋往家里扛。

众人返回了船上,庄梓开始思考如何打开这局面的问题,他这算走完了第一步却给自己增加了难度。

他想了想还是要从根源下手,直接去找米农试试,虽然现在不是稻米成熟的季节,但难保米农还囤有余粮,他只要能进到米就能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