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北汉风云录>第147章 甘州的工坊建设计划

“那些造纸和皂化之类的工坊,要尽量建设在河道下游的位置,一来靠近原料产区,另一方面一定要照顾到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设计的时候,污水处理的设施也要考虑到。”

“好的,陈司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民事部农科的人提出,要修建水库的事情!”

“嗯,此事另外再议,就选在明日下午吧,到时候一定要通知刺史大人参会。”

“还有就是,甘州地区的造纸,要距离考虑利用农户家的原料,一方面培养本地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于乡民来说,也是要让他们多多地参与到兴汉镇的体系当中来。”

陈飞所说的农户家的原料,其实无非就是造纸和粮食加工的事情,自从兴汉镇工坊推出了水力磨面机之后,小麦加工能力大增,水力钢磨配合筛分机构,让磨面的效率得到了飞跃式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粮食加工业的精细化。

比如兴汉镇近期出现的那些面筋类的产品,虽然因为民事部农科的辣椒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但是,那些包装在蜡纸袋当中的面筋仍然在兴汉镇刺史府附近风靡一时,除此之外,通过粮食加工,粉条和粉丝也出现在了普通民人家的厨房里。

在陈飞的一力推动之下,粮食加工工坊甚至拿出了初级版的方便面,这种经过油炸的面饼,热量丰富,虽然缺少了辣椒,但味道也相当不错,如果等明年下半年辣椒丰收之后,那对粮食加工业的促进作用,将会是立竿见影的。

工坊的负责人对于陈飞所说的让甘州民户尽可能融入到兴汉镇的体系当中,也有了深入的理解,当下点头应诺。

而答应起来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个漫长的过程,因为缺少燃料,甘州的民户普遍使用麦秸和谷草作为日常燃料,作为一个地处荒漠地区的区域,甘州天然缺少木柴,因此对于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是很高的。

陈飞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推广蜂窝煤煤炉,让这种可以大量节省燃料的先进用能方式,改变甘州地区民间的用能结构,在造纸当中,放着野外的芦苇不用,优先使用民户家家都有的秸秆,如此一来就实现了商货的循环,把更多的甘州民户纳入到兴汉镇的工业大循环当中来。

为此,陈飞甚至愿意拿出一部分的利润来,让甘州民人的秸秆变得更加值钱,在这种情况之下,普通民户一方面会选择兴汉镇的工业产品,另一方面对于运输的需求也在加剧,兴汉镇出产的轴承、铁钉、机加工的车辆,都将会成为甘州民户的优先选择。

陈飞知道,消费习惯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在好的消费习惯培养出来之后,人们对于工业,哪怕是初级工业的依赖,也会促进工业的健康发展,如此一来,工业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才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工业生产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