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北汉风云录>第82章 南下商队的准备

何壮是何掌柜的独子,只是因为外出行商之时,不慎摔落马下,摔断了左腿,导致落下了残疾,因此走路跛得厉害。

“我会让云娘多多看顾,你也无需忧心,店里的伙计,你让何壮从他要好的人当中选上两个,他那些弟兄的孩子,也都十多岁了!”

“东家说得是,他内弟多次央我,要来店里做个伙计,我都不曾应下,这次就让一起过来罢!”

“你看着办吧,这店铺虽说是我典的,但今后所得,我分文不取,就当是给何壮傍身的吧!”

“至于他的一对儿女,我看可送来这育才学院读书,按云娘所言,那可是高先生、白先生和陈先生亲自授课的,那白娘娘居然是学校山长,白娘娘的本事你是见过的,老太太那眼疾,多少年了,寻了多少郎中都无起色,这才短短半月,那长流泪的毛病,已是大为改善,依我看,不日就将痊愈。”

“就听东家的安排。”

“嗯,我家那一对儿女,若是年齿符合,我也要送来这学院当中,只是他们年岁尚幼,还得三五年呢!”

何掌柜在一边连连点头。

“嗯,那家属院的院子,可能租到?”

“我私下请教过高先生,高先生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着急,他会在那家属院和工坊中间靠河的那片空地上修一排别院,到时候临河而居,高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定那里的院子。”

“嗯,那里距这集市倒是不远,老太太每日来往,倒也方便。”

“不想老太太居然寻到了新的乐子!也是一大幸事。”

“嗯,沃野县的院子,让人勤加打扫,若是大兄回来,由他处置吧!”

沃野县的院子是何家的祖产,作为何家的次子,在兄长尚在的情况下,是不能任意处理那里的院子的,因此何东家虽然打算在据点附近住下,但仍然让何掌柜定期派人去清扫那里。

“北面的商路,没什么可隐瞒的,我何家的一些沿途接洽之人,这次一律交商队处置吧,既然是合作,那不妨大气一些,还有高先生委托物色的人手,你也要多多留心,务必办成。”

“是,东家,我记下了。”

两人虽说是在对弈,但谁的心思都不在棋局上,这只是一种放松加交流的方式罢了。

按照老高他们的意思,这次南下商队先行,而后北上商队随后,第一次以探索商路为主,东南边的终点是洛阳,北面的终点是云中。

“当然是去一趟最好,我准备带吴俊去,东边其实是我们关键的扩张方向,而且下一步匈奴南下之后,这些部落就会变成墙头草,如果不能早日收拢,到时候可是真麻烦。”

“那就让吴俊做好整备吧,他警卫队里,拉五十人出来够不够?”

“人数不是问题,只是训练的时间太短了。而且单兵装备上——————”

“铁工坊和木工坊合作,单兵装备已经基本解决了,甲具以锁子甲为主,武器方面远程有连发手弩,近战都是长矛和直刀,只是咱们缺少骑兵,投送是个大问题。”

“目前的情况就是守卫能力有余,进取能力不足。”

“得尽快把嘟噜部整体争取过来,老白你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木权了。”

“那就加快行动吧,原计划得改改,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太慢了!”

“行,木权那里应该不是问题,嘟噜部那里,还得多花点精力。”

“这边的基建完成后,山那里也该动一动了,先争取一部分人,搞个据点,把东边的防线建起来吧。”

“目前我们这样和平发展的时期,也就能保持一年多,如果不能争取在这一年多里完成布局,后续就会更困难了。”

“人,这个冬天,要争取到足够的人,所以,北上主要是争地,南下主要是粮食,人口问题,都动起来吧!”

“路上我会逐步把囤驻点计划出来,暂时都沿河分布吧,河岸边的水土条件优越,多搞点囤驻点,争取明年多打粮食,实现自给自足;阿飞,玻璃温室能不能解决,能解决我想北归后先培植第一批土豆繁育。”

“用双层的,冬季的严寒应该能应付,实在不行,连土暖气一起上吧!”

“行,地点就选在窑洞,哦,刺史府的前面,先建个占地十亩的,分成二十座吧!”

“行,我马上着手。”

基建的人工,目前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对于新建的温室,其实几个人已经探讨过了,主体仍然是夯筑,墙筑厚实一些,顶部铺设铁架,用锚固的方式相互连接,最后铺上特制的玻璃。

对于后世无意中带过来的粮食和蔬菜,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种子的扩繁,十亩地的温室,如果扩繁成功,到了春季就能马上投入新一轮的生产了。

老高在图纸上已经划出了沿河的屯堡建设地点,这次北上,一是确定具体地点的情况,二是尽快招募人手,在冬季完成农业基础建设,以便明年能早日投入生产。

在几人商定了后续的发展之后,据点的运转陡然加快,而南下商队,也确定了出发的日子,时间就是明日。

集市客栈,何老太太今天难得地没有去茶馆听讲书,因为昨日那讲书的先生已经通知了,今日暂歇一天,因为封神演义已经全部讲完,明天开始要讲新书了。

何老太太此刻正在和儿媳忙着给何东家打点行装,其实能准备的,据点已经准备妥当,不过换洗的衣服,还是需要何东家自行准备的。

这个时代,出远门是大事,尤其是千里迢迢的路途,行路是极为艰辛的,很容易就因为准备不充分而丧命,或者落下终生遗憾,所以对于商队来说,哪里驻留、哪里歇息、哪里停留多久,都是需要提前计划好的。

何东家坐在窗前的桌前,正默默地看着手中的一封盖着红色大印的纸张,那是一封委任状,委任的人正是何东家自己,落款是“兴汉镇刺史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