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从原始部落到清末>群雄篇——袁术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袁逢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

袁术年少时以侠气闻名,后升迁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登基称帝,建号仲氏,但未被普遍承认。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袁术出身于东汉四世三公名门之家,家族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由于袁术的庶兄袁绍是过继于其伯父袁成的养子,因此史书普称袁术为袁绍的堂弟,其实两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是袁绍母亲仅是个婢女,袁绍早年在家中的地位颇见低微。

袁术年轻时以有侠气出名,经常与公子哥们田猎游玩,后来有很大改变。他被举荐为孝廉,任职郎中,先后多次担任朝廷内外官职,后为折冲校尉、河南尹、虎贲中郎将。

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掌握朝政大权,袁术与袁绍得到了何进的拉拢。

中平六年(189年),十常侍杀害何进,袁术与吴匡合力进攻皇宫,宦官们手持武器负隅顽抗,袁术火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一作“南宫青琐门”),胁迫十常侍放弃皇宫出逃。

董卓入洛阳后,欲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为拉拢袁术,乃表袁术为后将军,袁术不肯依附,惧祸逃往南阳。长沙太守孙坚杀死南阳太守张咨,引兵从袁术。南阳户口尚数百万,袁术在南阳时不修法度,以抄掠为资,奢姿无厌,百姓患之。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术与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一同举兵于关东,众人推袁绍为盟主。袁绍屯河内,袁术屯南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邺城,张邈等人屯酸枣。二月,董卓下令迁都长安,焚烧宫室,董卓自己仍留屯洛阳中。三月,董卓杀死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并将身在京城的袁氏宗族尽皆处死。

董卓又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劝解关东诸军,结果袁绍指使王匡杀死胡母班、吴修、王瑰,袁术也将阴修捉住处死,只有韩融因名声德行而幸免。

袁术和孙坚联手,上表行孙坚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领军出征,袁术在后方提供粮草补给。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率军击败董卓军的胡轸、吕布,斩杀了华雄,取得大捷。此时有人便向袁术进言:“孙坚倘若占据洛阳,发展势力,将难以制约。如果任其发展,岂不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

袁术担心孙坚会尾大不掉,便不运军粮给孙坚。孙坚便连夜赶回,对袁术说:“我之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为报将军家门私仇。我与董卓,并无骨肉之仇,而将军却听信谗言,猜疑于我。现在大功即将告成而军粮不继,这便和吴起叹泣于西河、乐毅遗恨垂成的形势一样。希望将军细细思考。”

袁术惭愧,立即给孙坚调发军粮。孙坚回到前线后乃率军攻入洛阳,董卓逃到长安,孙坚又分兵出函谷关。

当初,张让等人劫天子出逃,传国玉玺落入井中。孙坚攻入洛阳时,从井中找到了玉玺。袁术得知此事,便拘禁孙坚夫人,逼迫孙坚交出玉玺。

当时,议者认为汉灵帝失道,使天下叛乱,汉献帝幼弱,是被贼臣拥立,又不识母氏所出,汉宗室幽州牧刘虞宿有德望,袁绍等人就想立他为帝。袁绍派人通知袁术,希望得到袁术支持。但是袁术观汉室衰微,早已心怀异志,不愿意拥立成年的汉朝皇帝,于是托辞公义不赞同袁绍的提议。袁绍又给袁术写信说:“之前我与韩馥一同议论永世之道,打算让海内重现再兴之主。如今西边名义上有幼君,血统却不正,公卿以下都在依附董卓,岂能信任!现在应当派兵屯驻关要,出兵向西,再东立圣君,天下太平指日可待,有何可疑!况且我们的家室被害,不念伍子胥之事,还能北面称臣吗?违背上天不祥,希望你再仔细思考。”

袁术回复:“圣上聪叡,有周成王的资质。贼臣董卓趁危乱之际,威服百官,这是大汉出现小难的时候,国家尚未被祸乱所倾覆,我便打算再次复兴它。您却说如今的圣上血统不正,岂不是诬言!先人以来,世代相承,以忠义为先。太傅仁慈恻隐,虽然知道贼臣董卓必成祸害,却以信徇义,不忍离去,最终门户灭绝,死亡流漫。我们得到远近势力前来相助,不趁此时上讨国贼,下刷家耻,却想着另立新君,真是没听说过的事。您又说我们家室被害,岂能北面称臣,那是董卓做的事,岂能怪罪于国家?君命,便是天意,天意不可怨恨,何况这根本不是君命呢!我一片赤心,志在消灭董卓,不愿想着其他的事。”兄弟两人因此积怨翻脸。

刘虞的儿子刘和在朝廷担任侍中,汉献帝希望东归旧京,便令刘和出武关向刘虞求救。刘和经过南阳时,向袁术说明天子之意。袁术为了让刘虞帮助自己,就把刘和扣留在南阳,让他作书要刘虞派兵帮助自己西征。刘虞不听公孙瓒劝阻,派数千骑兵前去南阳。公孙瓒担心袁术怨恨自己,就派从弟公孙越率一千骑兵拜见袁术,请求联合,并劝袁术捉住刘和,夺取刘虞的兵马。不久后,刘和逃到北方,又被袁绍扣留。

孙坚进攻董卓尚未返回豫州,袁绍派兵争夺豫州,爆发阳城之战。(关于此战,《三国志》记载袁绍派周昂攻打阳城,《后汉书》记载袁绍派周昕攻阳城,《吴录》记载袁绍以周喁为豫州刺史,与孙坚争豫州。《资治通鉴》则记载袁绍以周昂为豫州刺史。不知是史料记载冲突还是三人皆有参战。)最终袁术、孙坚击破袁绍派来的军队,但公孙越却在此战中箭身亡。

此后袁术转而与公孙瓒以及陶谦结盟,与袁绍相互争霸。但是群雄大多依附袁绍,袁术大怒说:“这些竖子不跟随我,反而跟随我家的奴仆吗?”还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子孙。袁绍于是联合刘表,想南北钳制袁术。

初平三年(192年),袁术召回孙坚,命他攻打刘表,孙坚在围攻襄阳时战死(张璠《汉纪》及《吴历》载孙坚死于初平二年,《英雄记》则载孙坚战死在初平四年),其侄孙贲带着将士依附袁术。

这一年,吕布与司徒王允等人共同诛杀董卓,之后又被董卓旧将李傕击败,率数百骑逃出武关,来到南阳投奔袁术。吕布自以杀董卓对袁氏有恩,而袁术厌恶吕布反复无常,因此拒绝不受。(一说袁术厚待吕布,吕布却放纵士兵在南阳钞掠。袁术以之为患,吕布心不自安,便离开了南阳。)

初平四年(193年),袁术粮道被刘表截断,于是联同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挥军北上,攻击兖州。袁术屯军于封丘,之后又有黑山贼的余部以及匈奴于扶罗等助战。袁术令将领刘详屯匡亭,曹操攻击刘详,袁术引兵与曹操交战,大败。袁术退保封丘,曹操进击,袁术在城池被围之前逃到襄邑,曹操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袁术走奔宁陵,曹操穷追不舍,最终袁术逃奔九江寿春。

当时镇守寿春的是袁术所设扬州牧陈瑀,陈瑀不让袁术入城,袁术退守阴陵,好言劝说陈瑀,陈瑀胆怯,不敢攻击袁术。袁术便于淮北集合军队攻向寿春,陈瑀大惊,令其弟陈公琰向袁术请和,袁术不从,捉住陈公琰继续进兵,陈瑀逃回下邳。(另一说,当时扬州刺史是陈温,袁术杀死陈温,领扬州事。)

袁术占据扬州,又兼称徐州伯,以张勋、桥蕤为大将。李傕打算结交袁术,于是拜袁术为左将军,假节,进封阳翟侯,并派遣太傅马日磾到各地给受封的将军侯爵举行拜授仪式。马日磾到寿春后,袁术向他借符节一看,却趁机夺下不还,又令马日磾辟命自己军中的将士。马日磾对袁术说:“您先世诸公征辟掾属时怎么做?您要逼我征辟,难道认为公府掾属可以靠劫迫得到吗?”马日磾又向袁术请求离去,袁术却把他关押起来。马日磾失节受辱,后来忧愤而死。

袁术徙寿春后,派孙贲攻打袁绍所设的九江太守周昂,孙贲在阴陵击破周昂,之后袁术表孙贲领豫州刺史。

袁术向庐江太守陆康求三万斛米(一说求陆康委输兵甲),陆康以袁术为叛逆,闭门不通,又修战备打算抵御袁术。袁术大怒,命孙坚之子孙策率军攻打庐江,许诺城破后以其为太守。孙策围城两年,最终攻破庐江,陆康病死,袁术用故吏刘勋为太守。

东莱人刘繇避难在淮浦,被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袁术手下的吴景、孙贲迎接他到曲阿。当时袁术屡屡攻击扬州诸郡县,刘繇深感不满,于是令樊能、张英屯江边阻挡袁术,又驱逐吴景、孙贲。袁术令故吏惠衢为扬州刺史,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共同攻打刘繇,交战一年多,惠衢等人不能攻克,而汉朝加刘繇为扬州牧。

孙策面见袁术,请求自己率兵帮助吴景攻打刘繇。袁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又表孙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孙策征战数年,最终取得江东。

刘繇败走后,吴景、孙贲、周瑜等人回到寿春。袁术命从弟袁胤代替周尚担任丹阳太守。

兴平二年(195年)冬天,董卓余部李傕和郭汜在弘农郡的曹阳涧一带追击汉献帝及公卿百官,保护汉献帝和文武百官的杨奉被凉州军打败,献帝逃到黄河北边。袁术以为时机已到,召集部属们开会说:“如今刘氏天下已经衰微,海内鼎沸,我们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们都愿归附于我。我想秉承天意,顺应民心,现在就登基称帝,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众人听了,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有主簿阎象发言道:“当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说有他们的两分,可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虽然累世高官厚禄,但恐怕还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样昌盛;眼下汉室虽然衰微,似乎也不能与残暴无道的殷纣王相提并论吧!”

袁术听了阎象这番话不吭声,心里却是非常恼怒。又令人召张范前来,张范以疾病推辞,令弟弟张承前去。袁术对张承说:“过去周王室衰颓,就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秦朝政治失败,汉朝就接替利用其势而兴起。现在我凭借土地广阔、士民众多的优势,打算求取齐桓公那样的福分,追随汉高祖的足迹,怎么样?”张承回答:“这事在于德行而不在强力。如果谁能推行德政,以此来统一天下人的愿望,即使只凭着匹夫的资历,而去成就称霸称王的功业,也是不难的。假如有超越本分的追求,冒犯天时而轻举妄动,那众人就会抛弃他,谁还能使他兴旺呢?”袁术很不高兴。

这一年,曹操平定兖州,趁势东侵陈地。次年正月,曹操军临武平,袁术所置的陈相袁嗣投降。

《魏略》称:兴平末,曹操一次外出时遇袁术部曲追杀,走入秦家中。曹真父亲秦邵(字伯南)为救曹操,冒名顶替,袁术部曲误以为他就是曹操,遂杀之而去,使曹操躲过一劫。(此与《三国志》记载的曹邵死因不同)

曹操又派曹洪率兵西迎献帝,袁术部将苌奴与卫将军董承据险阻拦,曹洪不得前进。

汝南、颍川的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各聚众数万,最初响应袁术、依附孙坚。二月,何仪等人都被曹操击破。

建安之初,袁术部将戚寄、秦翊也被避乱扬州的刘馥说服,率众投降了曹操。

袁术自入扬州,与徐州牧陶谦逐渐不和。先是袁术自称徐州伯,之后陶谦又将从寿春前往江都的吕范当成觇候收捕拷问。陶谦死后,刘备提议将徐州让给袁术,徐州人不从,请刘备领徐州。陈登等人又遣使告知袁绍,袁绍也同意刘备领徐州。自此,徐州与袁术断绝关系。

建安元年(196年),袁术引兵北上徐州攻打刘备,又任命吴景为广陵太守。刘备率军与袁术相持于盱眙、淮阴。相持一个月,双方互有胜败。

吕布初入徐州时,曾写信给袁术。袁术与刘备交战时,回信给吕布说:“过去董卓作乱,破坏王室,祸害袁氏门户,袁术举兵于关东,未能诛杀董卓。将军杀死董卓,送其首级,为袁术扫灭仇耻,使袁术明目于世,死生无愧,这是第一件功劳。昔日金尚率兵向兖州,南至封丘,为曹操所逆击,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攻破兖州,使袁术明目于远近,这是第二件功劳。袁术出生以来,未曾听闻天下有刘备,刘备举兵与袁术对战;袁术凭将军神威,得以击破刘备,这是第三件功劳。将军有三大功劳,袁术虽然不够聪明,但愿意尊奉将军至死。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较少,如今我愿送二十万斛米,在道上迎接将军。不但如此,粮食还会不断赠送;如果将军缺少兵器战具等物资,也可一并禀报,袁术必当听命。”

吕布看后大喜,于是率兵前往下邳。当时下邳守将曹豹与刘备手下不和,也派人迎接吕布,吕布一举攻破下邳。

刘备得知后方被袭,只得引军退还,到达下邳时,军队崩溃。刘备收集散卒,东取广陵,被袁术军击败,只得向吕布请降。吕布怨恨袁术不愿再送粮,于是以刘备为豫州刺史。吕布令刘备屯小沛,与自己并力攻击袁术。

后来,袁术又命将军纪灵率步骑三万攻打刘备,被吕布以“辕门射戟”劝解。

这年七月,将军韩暹、杨奉护送汉献帝回洛阳。九月,曹操把献帝带到许县,杨奉、韩暹率军追击车驾,事败,又遭曹操攻击,于是投奔袁术。

沛相陈珪,是故太尉陈球之侄,与袁术皆为公族子孙,两人年少时就有交情。袁术为了招募陈珪为己所用,便写信给他说:“昔日秦朝政治混乱,天下群雄争相夺取,最终由智勇兼备之人得到天下。如今世事纷扰,将有瓦解的趋势,确实到了英雄有为之时。我与足下是旧交,足下愿意来辅佐我吗?如果我能够成就大事,您便是我的心腹。”

陈珪的次子陈应当时正在下邳,袁术便胁迫陈应作为人质,认为必使陈珪投靠自己。陈珪回信答复:“昔日秦末之际,皇帝肆意残暴,虐政遍布天下,致使百姓遭受痛苦、吏民无法活命,于是土崩瓦解。如今虽然形势衰微,却不如秦朝的苛政暴虐扰乱。曹将军英明神武、顺应时运,恢复国家刑法,即将扫除凶恶之人,使得天下安定,这实是已经有了迹象的。我以为足下会与他齐心协力,匡扶汉室,可是足下却阴谋不轨,自招灾祸,岂不让人痛心呢!如果您迷途知返,还可以免祸。我与足下是旧交,故而陈述真情,虽然听起来逆耳,实是至亲之人的忠告。若是要我谋求私利而阿附足下,我宁死也不为。”

袁术一直认为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以为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说的就是自己,故袁术获得玉玺后,常有称帝的野心和意图。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用河内人张炯之符命,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生活上他奢侈荒淫,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有数百人,皆穿罗绮丽装,精美的食品应有尽有。袁术所纳的冯夫人因受宠爱而被其余妇人绞杀,袁术只认为她是不得志而死,下令将她厚葬。

袁术打算拜金尚为太尉、授予徐璆上公之位,金尚、徐璆皆不愿屈服,袁术也不敢强迫他们。后来,金尚谋划逃回朝廷,事败而被袁术杀害。

袁术称帝后,派韩胤为使者,将事情告诉吕布,并请求两家结亲,让吕布把女儿送到寿春嫁给自己的儿子。吕布最初答应,之后听陈珪劝谏,追回其女,并把韩胤送到许县,曹操将韩胤处死。

孙策也不满袁术僭号的行为,于是写信责备袁术,与他断绝关系,遣徐琨驱逐袁术所设的丹阳太守袁胤,并令孙辅屯历阳抵御袁术。吴景、孙贲也脱离袁术,投奔孙策。袁术暗中遣人联络丹阳宗帅祖郎等人,让他们煽动山越攻打孙策,后来祖郎被孙策生擒。

袁术怨恨吕布断绝婚事,害死韩胤,于是命大将张勋、桥蕤等人同韩暹、杨奉合兵,率步骑数万,分七路进攻吕布。吕布用陈珪所献离间计,说服韩暹、杨奉反叛,在下邳大破张勋,袁军崩溃而走,战死、溺死者不可胜数。

吕布又与韩暹、杨奉率军向寿春,水陆并进。到钟离时,吕布钞掠了大量物资,于是引军退还,并写信给袁术说:“足下仗着军势强盛,经常吹嘘自己手下有什么猛将武士,想着吞并我,只是每次都被压抑住了而已。我吕布虽然不算什么勇士,却能虎步于淮南,一时之间,足下逃窜到寿春里,不敢出头。那些猛将武士,现在在哪啊?足下喜欢说大话糊弄整个天下,但天下之人又岂会尽受糊弄?自古交兵就允许使者来往,离间计也不是我吕布独创的。你我相离不远,可以随时写信回复我。”吕布军渡完后,袁术亲自率领步骑五千陈于淮上,吕布的骑兵皆在岸北大笑而还。

袁术攻击吕布失利,转而侵略陈国,并派刺客刺杀陈王刘宠和陈国相骆俊,陈国因此破败。曹操亲自征讨袁术,袁术闻知,渡淮而走,留桥蕤、李丰、梁纲、乐就镇守蕲阳,最终桥蕤四将皆被曹操斩杀。袁术损兵折将,众叛亲离,自此一蹶不振。

这一年,爆发旱灾,袁术军中的士兵却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地方断绝人烟,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当时袁术所设沛相舒邵(字仲应)劝袁术散粮救饥民,袁术听后大怒,将斩之。舒邵说:“我知道一定要死,所以这么做。我情愿以自己一人的性命,从灾难困苦中救出百姓。”袁术受感动,下马拉着他的手说:“仲应,您只想自己享有天下美名,而不愿意与我共同分享吗?”然而,此时袁术的衰败已经无法逆转。后来,其部曲陈兰、雷薄叛变,在掠夺粮草后,奔赴于灊山。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被曹操围困于下邳,遣许汜、王楷求救于袁术。袁术问:“吕布之前拒绝结亲,不把女儿给我,就该当败在自己手里,何故再来和我联络呢?”许汜与王楷说道:“明上如今不救吕布,才会败在自己手里!两家互为唇齿,等吕布败亡,明上也将失败了。”袁术于是严兵为吕布作声援。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于是又将帝号归于袁绍,写信给袁绍说:“天命离开汉室已经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政权出自私门。英雄豪杰争夺追逐,分割地盘。这同周朝末年的七国没有两样,只有强大的一方吞并他方。袁氏禀受天命应当统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着。现在您拥有四个州,户口达百万人,论势力谁都不可能同您争强,论地位谁都不可能比您高。曹操虽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么能够将断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将已经灭亡的朝廷重新振兴呢?我恭敬地将天命送给您,希望您使它振兴。”袁绍同意接纳袁术。

当时袁绍的长子袁谭担任青州刺史,他派人迎接袁术。于是袁术打算从下邳北上,前往青州。曹操派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不得过,只得退往寿春。六月,退军至江亭,距离寿春八十里。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又是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说道:“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袁术女婿黄猗与从弟袁胤畏惧曹操,不敢居寿春,率其部曲奉袁术棺柩及妻小依附袁术的故吏庐江太守刘勋。袁术的长史杨弘与大将张勋则想率众投奔孙策,刘勋率兵截击,将他们全部俘虏。故东海相徐璆趁混乱之际,夺得传国玉玺,前往许都献给献帝。

孙策破刘勋后,袁术的家眷被孙策所得。后来,袁术儿子袁燿(一作袁曜),仕吴国郎中,袁术的女儿成为孙权的夫人,袁燿的女儿许配给孙权的儿子。

个人作品

《全后汉文》载袁术作《答袁绍书》、《报吕布书》、《与陈珪书》、《归帝号于袁绍书》。

人物评价

蒯越:袁术勇而无断。

董卓: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刘协:故左将军袁术不顾朝恩,坐创凶逆,造合虚伪,欲因兵乱,诡诈百姓,始闻其言以为不然。定得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布上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遂其无道,修治王宫,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残民害物,为祸深酷。

孔融: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轶事典故

名士何颙,常在党锢之时私入洛阳,与袁绍一同帮助党人避祸。当时袁术也是豪侠,与袁绍争名,而何颙未曾拜访过袁术,袁术因此非常痛恨何颙。一次,袁术在座上数落何颙的三条罪过,他说:“王德弥是才智杰出的老者,他德高望重,而何伯求疏远他,这是第一条罪。许子远是凶恶放荡之人,性格与作为都不纯,而何伯求与他亲近,这是第二条罪。郭泰、贾彪家中贫寒,没有其他的资业,而何伯求骑着肥马穿着轻裘,在道路上光彩耀眼,这是第三条罪。”

陶丘洪反驳:“王德弥虽是大贤,却在济世方面有缺陷。许子远虽然不纯,拯救危难时却不害怕沾污了自己。伯求推荐贤人时以德弥为首,拯救危难时则推崇子远。且何伯求曾为虞伟高亲手复仇,义名奋发。他的仇人家财万贯,骏马有四百匹,要让何伯求乘瘦牛弱马,顿伏在道上,就像让他在仇敌刀刃前把胸膛敞开一样。”

袁术依然愤懑不平。后来,袁术与南阳人宗承在阙下相会,发怒说:“何伯求,有违背仁德的恶行,我要杀了他!”宗承说:“何生是才智杰出的人,足下应该善加礼遇他,使美名流传于天下。”袁术这才作罢。

路中悍鬼

袁术担任长水校尉时,奢淫无度,骑乘豪华的车马,气势压人,百姓编绰号讽刺他说:“路中悍鬼袁长水”。

陆郎怀橘

陆绩自幼聪明过人,知礼节,懂孝悌,尊重长辈,孝敬父母。6岁那年,于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赠的橘子,陆绩舍不得全部吃完,深藏三枚于怀中。临行告辞、躬身施礼时橘子落地。袁术问道:“陆郎作宾客怎么还藏着橘子?”陆绩跪而回答:“留三只橘子欲回去送给母亲品尝。”袁术听罢惊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