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从原始部落到清末>群雄篇——皇埔嵩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人。名将皇甫规之侄,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中国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的重要将领。

皇甫嵩少时好诗书,习弓马。汉灵帝时被征为议郎,迁任北地太守。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灵帝令其为左中郎将、持节,前往颍川郡镇压黄巾军波才部,后击退波才,封都乡侯。十月,奉命北上,领军与张梁激战于广宗(今河北威县东)。次月,又击杀张宝于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市),升左车骑将军,兼冀州牧,封槐里侯。中平二年(185年),被宦官诬告,罢左车骑将军。中平五年(188年),出任左将军,与所督前将军董卓合兵往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专权,任命皇甫嵩为城门校尉。皇甫嵩至京师,董卓立即下令将其逮捕,欲杀之。因众人求情,改任议郎、御史中丞。初平三年(193年),董卓被诛,皇甫嵩任征西将军,继为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卒。

皇甫嵩一生为人爱慎尽勤,先后上表陈谏有补益者五百余事,皆手书,毁草稿,不宣于外。又不置亲信下士,门无留客,时人皆称其忠贤廉明。其身经灵、少、献三帝,始终忠于朝廷,屡建战功,平乱维稳。虽多次被诬陷,但刚直不阿,不参与党锢,还谏言赦免。忧国扶民,德布天下,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皇甫嵩的叔叔皇甫规是东汉名将、凉州三明之一,父亲皇甫节曾任雁门郡太守,久为边将。皇甫嵩少年时便有文武志介好诗书,熟习弓马。最初被察举为孝廉、茂才。为郎中,迁任霸陵、临汾县令,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后来,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聘他为官,都没有应召。汉灵帝以公车征辟他为侍郎,迁任北地太守。

光和七年(184年),因叛徒唐周告密,太平道教主张角星夜传檄四方,发动起义,史称“黄巾之乱”。黄巾军所到之处,焚烧官府,劫略乡邑。一时,州郡失守,长吏逃亡,天下响应,京师雒阳为之震动。

东汉朝廷对此惶恐不安,马上采取镇压措施。首先,汉灵帝命各州郡在雒阳外围的八个关隘——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设置都尉,布防护卫;接着,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屯驻都亭;朝廷还采纳了皇甫嵩和中常侍吕强的建议,解除党禁,赦免天下党人,拿出中藏钱和西园厩马赐给将士;另外,灵帝起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各持节,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军。

皇甫嵩与朱儁调发五校(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将宿卫兵)三河(河东、河内、河南)骑兵,同时招募精壮之士,共计四万多人。二人各率一部,共同镇压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黄巾军。

朱儁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皇甫嵩只得退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波才率军围城。当时,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皇甫嵩安慰部下,他说:“用兵有奇变,而不在兵数量多少。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乘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我出兵攻击,四面合围,田单守即墨用火牛攻燕而获胜的功劳就可以实现。”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军缺乏战斗经验,惊慌散乱,被迫后撤。这时,骑都尉曹操也奉命赶来,于是皇甫嵩、曹操、朱儁合兵,乘胜追击。黄巾军顽强抵抗,数万人遭屠戮。皇甫嵩则被封为都乡侯。

接着,皇甫嵩又和朱儁一起乘胜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并追击波才、进攻彭脱,连连取胜,平定了三郡之地。

八月,皇甫嵩在苍亭击败黄巾卜已部,擒获卜已,屠杀七千多人。这时,张角占据广宗,控制河北腹地,卢植为宦官所诬,被召回,继任的董卓被击败。于是朝廷下诏命皇甫嵩率兵进击。在这紧要关头,张角病死,其弟张梁继而守卫广宗。皇甫嵩攻城,因张梁军精锐,未能得逞,便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等到张梁被迷惑,放松了警惕。皇甫嵩立即乘夜调兵,鸡鸣时分冲入其阵,黄巾军仓促应战,张梁战死,阵亡三万多人,投河而死的有五万多人。皇甫嵩焚烧黄巾辎重车三万多辆,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

十一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克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杀死张角弟张宝,俘杀十余万人。皇甫嵩将十万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观”。朝廷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晋封他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的租税,食邑共八千户。

平定黄巾主力之后,皇甫嵩奏请免除冀州一年田租,用来赡养饥民,灵帝听从他的建议。史载百姓作歌说:“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皇甫嵩镇压黄巾,威震天下,但当时朝政日非,海内空虚。汉阳人阎忠劝他把握机会,南面称制。皇甫嵩不用其谋。

黄巾起义的同年,湟中(今甘肃湟原)胡人北宫伯玉和先零羌起事,共拥边章、韩遂为帅,攻杀护羌校尉泠徵、金城太守陈懿。中平二年(185年),北宫伯玉等人侵三辅地区,朝廷诏令皇甫嵩回镇长安,保卫皇家园陵。

当初皇甫嵩征讨张角时,途经邺地,发现中常侍赵忠住宅超过了规定,便上奏皇帝予以没收。另外,中常侍张让向他索要五千万钱,他不肯给。于是赵忠和张让联起手来,劾奏皇甫嵩连战无功,耗费钱粮。灵帝听信谗言,召回皇甫嵩,收回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削夺封户六千。改封都乡侯,食邑二千户。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凉州叛军首领王国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在此用人之际,汉灵帝又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士兵拒敌。

董卓提出迅速进赴陈仓,他说:“聪明人不失时机,勇敢的人不迟疑。现在救,城就可以保全;不救,城就会破灭。保全或破灭的形势就在此时。”

皇甫嵩却说:“不对。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先要作出不可获胜的样子,用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候。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人。敌人防不胜防,而我郡军进攻则非常主动,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有余的,好像动于九天之上,不足的,好像陷入九地之下。现在陈仓虽然小,但守城的工事坚固完备,不是九地之坑陷,王国军队虽然强,但进攻我所不救的,不是九天之上的形势。没有九天之上的形势,进攻的就要受害。陷入九地之下,防守的就不会被攻破。王国现在已经陷入受害之地,陈仓可保不被攻破。我可以兴兵动众,收到全胜的功,为什么要救呢!”没有采纳董卓的建议。

中平六年(189年),王国围攻陈仓从冬到春,已有八十多天,但由于城坚守固,最后也未能攻下,部众都疲劳不堪,只好解围撤退。皇甫嵩立即起兵追击。董卓劝阻说:“不可以,兵法上说,被击败的敌人,不要追赶,撤回去的部队,不要逼迫。现在,我们追击王国,是逼迫撤回的部队,是追击被打败的敌人,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挣扎,蜂虿有毒,何况这么多人呢!”

皇甫嵩则说:“不对。以前我不进击,是躲避他的锐气,现在进击,是等到敌人衰弱的时候。我们进击的是疲敝的敌人,不是撤回去的部队。王国的部队,准备逃走,没有斗志。用堂堂之阵,进击溃乱之师,这不是叫做追穷寇。”说完,便独自率兵追击,而命董卓殿后。皇甫嵩连战连捷,大破王国的部众,斩杀一万多人。董卓又惭愧又遗憾,愈加忌恨皇甫嵩。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重,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统领。董卓不肯奉命。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认为董卓逆命怀奸,罪在不赦,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皇甫嵩说:“董卓不听命虽然有罪,但我专诛也是有责的。不如正大光明地上奏,让朝廷处理此事。”于是将此事上奏,朝廷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更增怨恨。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为防后院起火,征京兆尹盖勋为议郎,皇甫嵩当时统兵三万驻扎在扶风郡,盖勋秘密与皇甫嵩商议讨伐董卓。但董卓同时也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想寻找机会将他杀掉。皇甫嵩应召将行,长史梁衍劝他起兵抗拒董卓,与袁绍呼应。皇甫嵩不听,盖勋因自己兵弱不能独立,也回到雒阳。皇甫嵩一到,主管官员便秉承董卓之意,上奏朝廷,将他交付审判,想把他杀掉。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有交情,从长安跑到雒阳,投奔董卓。董卓正摆设酒宴,大会宾朋,皇甫坚寿抢步向前,与他辩理,且责以大义,叩头落泪。在座的宾客深受感动,纷纷替皇甫嵩求情。董卓这才离席而起,拉皇甫坚寿和自己同坐,并派人释放皇甫嵩,任命他为议郎。后又升任御史中丞。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后,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屠灭董卓宗族。曾有人向司徒王允建议派皇甫嵩统领董卓的旧部,并留驻陕县进行安抚。王允拒绝此议。不久,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杀死王允等,把持朝政,皇甫嵩又改任车骑将军,同年八月,升任太尉。十二月,因流星出现,被策免。此后,又任光禄大夫、太常等职。

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赠以骠骑将军印绶,任命他家里一人为郎官。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槐里侯皇甫嵩”。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皇甫嵩。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及明代成书的《广名将传》中,皇甫嵩亦位列其中。

皇甫嵩平黄巾之乱厥功至伟。他先以火计在长社大破黄巾波才部,斩杀数万人,趁势与朱儁平定汝南、陈国等地,并在苍亭击败黄巾卜已部。随后他受命接替卢植围攻广宗,闭营示弱,趁黄巾首领张梁放松警惕后,攻克该城,杀死张梁,使黄巾军受到沉重打击。广宗陷落后,他又麾兵攻克下曲阳,杀死张角弟张宝,俘杀十余万人。至此,黄巾主力被消灭殆尽。

中平五年(188年),皇甫嵩又奉命解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之围。他以疲兵之计静待围城的凉州王国叛军困乏不堪。待王国于次年(189年)主动撤围时,皇甫嵩果断率军出击,连战连捷,斩杀叛军一万多人。

皇甫嵩兼领冀州牧时,正逢战乱之后。他要求朝廷减免冀州一年田税,受到百姓的称道。

历史评价

百姓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阎忠:今将军授钺於初春,收功於末冬,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旬月之间,神兵电扫,攻坚易於折枯,摧敌甚於汤雪,七州席卷,屠三十六方,夷黄巾之师,除邪害之患,或封户刻石,南向以报德,威震本朝,风驰海外。

皇甫郦: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

《东观汉记》:皇甫嵩上言,四姓权右,咸各敛手也。

轶事典故

皇甫嵩为人仁爱谨慎,尽忠职守,谋略、胆识过人。在任期间,上表陈辞、劝谏或有所补益,一共五百多次,每次都亲手书写,而且毁掉草稿,一点也不宣露于外。

在军旅中,皇甫嵩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次部队停顿、宿营,他都要等到营幔修立妥当,才回自己的军帐。将士们全部吃完饭后,他才吃饭。部下吏士有接受贿赂的,皇甫嵩并不显责,而是再赐给他钱物,吏士惭愧,有的竟至于自杀。皇甫嵩还折节下士,门无留客,当时人称扬他,纷纷归附。

与董卓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到长安时,公卿百官在道边迎接。董卓暗示御史中丞以下的官员都要迎拜在车下,想用此来屈降皇甫嵩的意气。然后,搓着手问皇甫嵩:“义真,你害怕了没有?”皇甫嵩笑着道歉,董卓才释怀。

关于皇甫嵩在被征召后与董卓的对话,《后汉书·皇甫嵩传》李贤注引《献帝春秋》及《三国志·董卓传》注引《山阳公载记》的说法是:当董卓在和皇甫嵩出征边章、韩遂时,二人相互争雄。等到皇甫嵩拜服在董卓车下时,董卓问:“可以服我了吗?”皇甫嵩说:“怎么知道明公您会到这地步?”董卓说:“鸿鹄自然有远大的志向,只是燕雀自己不知道而已。”皇甫嵩:“当初与明公您都是鸿鹄,没想到明公您今天变成凤凰啊!”董卓说:“你早服我,今天就不用拜了。”

《三国志·董卓传》注引张璠《后汉纪》又记载:是董卓拉着皇甫嵩的手问:“义真,你害怕了没有?”皇甫嵩回答:“倘若您用盛德辅佐朝廷,大的祥庆正将到来,有什么可害怕的?倘若您滥用刑罚,逞其私志,那么天下都要恐惧,而不单是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