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战国七雄之楚国篇——双阳

从今天的各种典籍中来看,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真正的名将其实不多。楚国的军事实力,更多的很可能是在整体。

楚国的众多名将大多出自高层家族,比如景氏、屈氏等,数百年间皆有上阵之将领。

战国末期,名将景阳也是出自景氏之家。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景阳,他有哪些事迹呢?

景阳大致是在楚顷襄王、考烈王时期,曾担任楚国司马一职。所谓司马,就是楚国人掌管军事大权的司令官。但景阳的出现,似乎应是在担任司马之职前。

景阳所处的这个时代,整个楚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自楚怀王在秦国囚禁至死,楚国国内可谓是乱局丛生。楚国人在与中原列国,包括齐、魏、赵等国的对抗中全部落于下风。

即便如此,此时之中原真正可以控制全局的,已经是西方的秦国。六国多年之间皆在试图推行合纵之举。合纵的目的,正是要抵抗秦国。

楚国此时虽有心与秦国争强,可是诸多战争之中皆惨败于秦国。楚国人便是转而与中原列国之间建立盟约之事,事实上这段时期里楚国人与中原诸侯的对抗战争是呈下降趋势的。

景阳的出现,是在周赧王联合诸侯攻打秦国之时,这场战争并没有显现出景阳的作战能力。

“惟燕将乐闲,楚将景阳二枝兵先到,俱列营观望”。周赧王发出号令,实际上只有燕国、楚国两军来到。对于这两国而言,当然也是领了诸侯的命令而来,如果周天子联合诸侯的方法有用,天下诸侯聚集于函谷关共同攻打秦国,那么燕楚两国也将全力而为。如果周天子的号令不管用,那么,燕楚两国也就走走过场。

显而易见的是,景阳带着楚国大军,就是到周天子这里来砸砸场子、走走过场,周赧王缺衣少粮,最后就连自己也被逼到了高台上躲债务。这场攻打秦国的战争也就不了了之了。

景阳此后又再次扮演了拯救别国的角色。这一次,是拯救魏国。

秦国大将王龁率领大军攻打魏国,万分危急之时,信陵君联合诸国抵抗秦国。楚国人派出的将军又是景阳。

这一次,诸国联盟,同气相连。跟周天子不同的是,这个时期的周天子已经是没钱、没地、没人,周天子要打秦国,就成了一场活脱脱的笑话。而六国联合,表面上救魏国,实际上也是续自己的命。这场仗还是要认真打的。

史书中没有记录景阳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但这场联军的作战结果总体还是可喜的。“王龁大败,折兵五万有余,又尽丧其粮船,只得引残兵败将,向路南而遁,进临潼关去讫”。

但是,这场战争还是没有显现出景阳的作战实力。

真正显现景阳实力的,则又是另外一场救援燕国的战争。

楚顷襄王时,齐、韩、魏联合攻击燕国,燕国向楚国求援。景阳率兵出征,这场战役景阳成了主角。景阳采取的战略其实就是“围魏救燕”。魏国人似乎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派出主力部队去攻打别国,自己的都城却空虚了。

景阳猛攻魏国腹地雍丘,一旦突破雍丘,楚国大军就要进入魏国都城的疆域范围。齐、韩、魏三国只有撤兵南下,想要堵截楚军退路。景阳使出了反间计,让齐魏两国互相猜疑,三国联盟于是解体。景阳圆满完成救燕任务,也未贪图功劳,带着大军就撤回了楚国。

其后数年之间,景阳更是率领大军攻破了秦国名将蒙骜的大营。“楚将景阳,探知蒙骜不在军中,攻破秦营老弱,解了郏州之围”,这个时期里景阳显然已经是楚国最有战斗力的将军了。

景阳其后更有“《景子》十三篇”,可见楚人是相当重视景阳之兵法。因此,景阳也被后人列为兵家之列。差不多同时期的项燕,也没有被称之为兵家,可见景阳的能力在当时很可能还是要超过项燕的。

——————————————————

公元前704年,忍无可忍的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史称楚武王。然而,他的这一行径遭到了其他诸侯国的反对,于是楚国与各诸侯国之间爆发了连年战争,可是坚韧的楚人在与诸侯之战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还迫使很多诸侯国承认了楚国王爵的身份。

然而楚国与这些诸侯漫长的纷争才刚刚开始。在漫长的纷争中,楚国先后涌现了诸多名将,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十大名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十大名将之山子府君昭阳。

昭阳出生于楚国四大家族的昭氏家族,是楚昭王的后裔,深得楚王的信任。昭阳一生为楚,征伐四方,历经大小战争几十场,为楚国争霸做出了巨大贡献。昭阳一生当中最为出名的两次战争就是灭越之战和破魏之战,这两场战争的胜利让昭阳名声大噪,威震四方,成功跻身战国名将行列。

公元前334年,越王无疆刚刚平息内乱,还没来得及喘息,楚威王任命昭阳为将军率军攻打越国,由于此前楚威王已经派遣使臣昭滑在越国调查了5年,所以昭阳与昭滑配合,很快就将越国打败,还将越王无疆杀死,越国就此瓦解,并入楚国。

越国的灭亡,让中原各诸侯大惊失色,谁也没有料想到楚国居然有如此大的实力,能将称霸后的越国打得节节败退。中原各诸侯国见楚国逐渐有了争霸的实力,纷纷抱团联盟或与楚交好。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期间,楚国先后攻陷巴国、川渝地区,这就极大刺激了中原的两大霸主齐国和魏国。

为了能阻止楚国北上争霸,魏国想尽办法遏制并阻止楚国北上,尤其是魏国经过马陵之战后,霸主地位没落,楚国的崛起对魏国而言,极大刺激了魏国的敏感神经,大战一触即发。

公元前323年,魏国内乱,魏国公子高回逃到楚国,谁料欲再次回到魏国的高回受到魏国的阻扰,于是沉寂了6年的楚国,在昭阳的率领下,突然北上对魏国发动战争,两国大军在襄陵相遇,魏军主将公孙衍试图率领魏国精锐反突袭昭阳,结果昭阳将计就计,将公孙衍所率精锐魏武卒引入襄陵的山谷地带,然后将其反包围,成功歼灭魏军,随后乘胜追击,连占魏国八座城池。

而东边的齐国见楚国正与魏国交战,齐王随即下令攻打楚国,谁曾想楚军这么快就将魏国打败,挥师东进。正在齐国的秦国史臣陈轸见楚国打破中原局势,为了拯救盟友齐国,于是来前往楚军大营面见昭阳,在一番劝阻下,昭阳最终还是放弃了攻打齐国。

回到楚国的昭阳受到了楚怀王极大恩赐,还提拔他为楚国的令尹,将渤海之地赏给昭阳作为封地。昭阳破魏一战,打破了中原争霸的局势,使得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这也让后来秦国东出灭韩、灭魏有了可乘之机,昭阳也因为此战名利双收,威名远播。

几年后,名利双收的昭阳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久就病死在封地。为了表彰他的战功,楚烈王赐给他“山子”谥号,其后人也因此将昭阳称之为“山子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