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商朝伊尹篇

伊尹,姓伊,名挚,小名阿衡,是商朝初年着 名丞相、政治家、思想家,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

他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他后来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商朝建立后成为一代名相,他从奴隶到丞相,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伊尹出生在 “伊水”的河边,故以伊为氏。尹”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在建立商朝后的官职名,位同右丞相。

伊尹身世非常凄惨。他是一名弃婴,被伊水河边有莘氏方国的一名采桑女在桑树树洞中发现,交给了有莘氏的国君。

因查找不到他父母的下落,有莘氏的国君就把他收留在宫中,由宫里的厨子收养。

在厨师家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伊尹学到了高超的厨艺。

他年纪轻轻就开始给国君宴席掌勺,做了宫廷厨师,吃喝不愁,生计无忧。

可是伊尹的志向远不止如此,他的理想是辅佐君王,治国平天下,他勤学上进,虽然从事低贱的行业,但特别喜欢研究尧舜的治国之道。

由于厨艺很出色,有莘国君就让他专门担任招待各地宾客的厨子,由于经常见到各国使臣气度不凡,上层人物仪表堂堂,他不甘心于现状,经常在向宾客们打听各国的情况。

他还经常听宫廷里往来的人讨论方国的事务,借此学习国家管理方面的实务,经过努力,伊尹学问精深,谈吐举止之间充满了智慧,给人感觉就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人才。

虽然大家都知道了伊尹学识渊博,有事都爱向他请教,甚至成为有莘氏国君子女的“师仆”,可是限于他最初的身份,他始终只是一个厨师,有莘氏国君的家奴。

有莘氏国君安于现状,对人才也不重视,对于伊尹之才视而不见,一次,有施国首领和有莘国首领举行两国领导人双边会晤。

会晤结束之后,有施国首领带着他的女儿妹喜,到有莘国做国事访问,大人在里面谈论国家大事,小孩们就在外边玩耍。

小妹喜发现伊尹不仅学问高深,而且长得很帅气,就喜欢上伊尹,妹喜长得花容月貌,伊尹也非常爱慕,长大后的妹喜和伊尹,可以说是青梅竹马。

两人经常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亲密无比,让人羡慕不已,但是,后来悲剧发生了,夏桀觉得有辛国首领不太听话,发兵教训他。

有辛国首领打不过夏桀,于是,棒打鸳鸯,把妹喜献给了夏桀,伊尹和妹喜生离死别,海誓山盟,下定决心要克服万难,重新走到一块。

妹喜进宫后,深受夏桀喜爱。她在桀给予她的荣华富贵中终日浑浑噩噩,伊尹在底层继续摸爬滚打,努力学习尧舜之道,寻找明君,以求一展才华。

有一次,伊尹得到消息,有莘氏将与东方的商国联姻,商国的国君汤要娶有莘氏国君公主为妃,伊尹因为喜欢分析天下大势,他眼光独具,在了解夏桀的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之后,察觉夏亡不远。

他想势必会有新人取代,但是有莘君主,胆小不能成大事。伊尹对商也有了解,知道商汤是一个雄图大略之主。

伊尹觉得这是他改变命运的绝好机会,主动申请成为了有莘氏公主的陪嫁家臣,当然,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是充满信心,只有有机会,他就能一飞冲天!

就这样,伊尹来到了商,见到了改变他一生的明主——商汤,初到商,伊尹的身份是陪嫁家臣,而且因为他展示的高超厨艺,得以继续做厨师。

商汤很快发现了伊尹的不同凡响之处,首先是因为一道美味,这道美味的名字,叫“鹄鸟之羹”。所谓“鹄鸟之羹“,就是用天鹅肉做成的汤。

商汤发现这道菜味道与以往厨师做得大不相同,很新奇,伊尹引起商汤注意,伊尹为了让汤发现自己才能,故意有时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却或咸或淡。

有一次,商汤举箸一尝,发现几个菜不是淡得没有味道,就是咸得发苦,叫人难以下咽,他不由一阵恼怒,当即叫来伊尹,训斥了一番。

谁知,伊尹不但不慌乱,反而从容不迫地说:“我也知道做菜不能太淡,也不能太咸。只有把佐料放得适当,吃起来才可口,今天我故意把菜做得有淡有咸,是在提醒大王,治理国家和做菜是一个道理,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松弛懈怠,而是要松弛有度,才能把国家治理得兴旺发达。”

商汤听后大吃一惊,他怎么也不能相信这番话竟然出自一个做饭的奴隶之口,经过多次交谈,商汤发现伊尹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他对伊尹大为折服。

伊尹还有胸有壮志,对夏朝的暴虐统治极其不满。商汤明白,伊尹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贤才,于是免去伊尹奴隶身份。

他不顾手下贵族的反对,不以伊尹的身份卑贱为异,破格擢升伊尹为相,让他执掌国家大政。

而伊尹也没有让商汤失望,他教汤效法尧舜的以德治天下,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伊尹为了能帮助商汤讨伐夏桀,于是自请去夏朝做了小吏。

他没事就出去逛,跟百姓唠嗑,刺探乡情,了解百姓对夏桀的态度,在了解夏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之后,便大胆判定夏亡不远,于是开始跟商汤为伐夏战争事宜做准备。

为了深入了解夏朝的政情和军事实力,为了接近朝思暮想的妹喜,伊尹再次赴夏王朝开展情报工作。

伊尹和昔日的恋人妹喜终于重逢了,他说服妹喜转化为自己的卧底,成为安插在敌营里的一颗最出其不意的棋子。

那时妹喜失宠,夏桀攻打岷山氏时,岷山氏献出了两个美女以求和解,夏桀有了新宠,便忘记了自己的元妃子妹喜。

妹喜心有愤恨,而伊尹正好利用这个时机重回夏朝与妹喜合谋,刺探出夏朝核心的军事机密,安全返回故国。

事无巨细的了解对手对于伊尹来说非常重要,而夏桀昏庸的消息也更加坚定了伊尹要帮助成汤夺取天下的决心。

伊尹联络夏臣,扩大敌人内部矛盾,削弱夏朝实力,为后来的灭夏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伊尹在了解到夏桀已经失去民心时,就让商汤试着不再向夏桀进贡来试探夏桀的反映。

顺便也要试探一下九夷等方国对夏桀的反映,没想到夏桀看到商汤不再进贡,觉得王权的尊严受到挑衅,于是怒而“起九夷之师”。

此时,九夷等方国仍然听从夏桀的调遣,伊尹一看时机还不算成熟,于是让商汤恢复朝贡以来谢罪。

夏桀的王权一旦开始被人挑衅,那么别的方国自然个个都开始蠢蠢欲动,再加上夏桀的残暴贪婪,早就人心向背。

得知各国的意愿以及夏朝核心的军情时,第二年又建议汤不再向夏朝进贡,而夏桀想要再次聚集九夷之师来攻打汤时,这时已经没有人再听他的号令了,甚至还有别的氏族首先叛反。

伊尹见时机成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准备灭夏,先后灭掉了忠于夏王朝的葛、韦、顾和昆吾等夏朝属国,摧垮了夏王朝统治兖、豫地区的重要支柱。

在伊尹的辅助下,成汤励精图治,顺应了历史和民心,公元前1600年,成汤发动对夏朝的总攻,成功灭掉夏朝,并建立商朝取代夏朝,统治华夏大地。

因为伊尹对灭夏建商作出显赫贡献,成汤封伊尹为丞相,位列开国功臣。商朝建立后,伊尹继续辅助成汤治国。

伊尹在担任商朝的尹的期间,他主张以“调和五味”等烹饪方面的方法来治国,商朝建立后,伊尹洞察民情,整顿吏治,帮助商汤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

这些制度规定官更工作要动恳,要忠于王室,不能怀有二心,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伊尹又制定了诸多法律、法规。国民犯了罪均会依法受到惩处,甚至罚作奴隶。

他还规定触犯法律的官吏,不分等级贵贱,一律严惩,严格的法律使得官吏们都不敢胡作非为,打造了商朝初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良好局面。

因此,伊尹被后来的老子评价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贤相,成汤死后,伊尹作为丞相继续辅助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四代大王治国,也就是说伊尹是五朝元老,也是中国历史首位五朝元老。

最值得一提的是太甲原本是个昏君,但在伊尹的流放和教育下,从昏君变成了明君,这就是着名的“伊尹放太甲”。

商汤死后,伊尹辅佐其子外丙继位。外丙死后,中壬继位,伊尹辅佐中壬治理国家。

中壬死后,太甲继位。伊尹辅佐新君主也是殚精竭虑,一连写下《肆命》、《祖后》、《徂后》等文章让太甲阅读,

向太甲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不可做,遵照祖先的法制等,只可惜,太甲继位后沉迷于酒色,常常不理朝政,百官为此十分担忧。

伊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百般规劝,但太甲却都听不进去,伊尹曾与商汤一同推翻昏君夏桀,建立商朝,自然不忍社稷败在太甲手上。

伊尹果断将太甲软禁在桐宫,让他悔过自新,自己则代他掌管朝政,治理天下,最初到桐宫,太甲的心中感到非常不满,并且对汤的坟墓感到惊讶。

商汤作为开国君主,坟墓却是与普通人墓差不多,墓地上仅有一座低矮的宫室,是供一年一度的祭祖所用。

守墓人也是不厌其烦的将汤建业的故事及汤定下的规矩,每天向太甲讲述,教育太甲应该将祖父作为榜样,做一个贤明的君主。

商汤所建立下来的伟大功绩,让太甲又是向往又是感到羞愧,便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三年后,太甲幡然醒悟,决心一改从前,重新做人。伊尹听说后非常高兴,亲自将他迎回宫中。

伊尹将朝政大权交还给太甲。太甲对伊尹良苦用心感激不尽,他表示要好好治理朝政,不辜负伊尹对他精心栽培。

太甲共在位23年,中后期基本听从身边大臣的良言良策,勤于政事,上至国家大事下到百姓生活,太甲都治理得有条有理,打造出了一盛世王朝,商朝从而稳定发展。

公元前1550年,商朝开国第一功臣、五朝元老伊尹病死,终年100岁,是中国历史最高寿的丞相。

伊尹在商朝为相有五十余年,把半辈子花在了辅佐君王治理商朝上,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商朝也在他的手里,从初建时的弱小国力不断强大,所以他是历史上一代名相。

商朝大王沃丁为了纪念伊尹对商朝作出的伟大贡献,以大王的仪式来厚葬伊尹。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