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第136章 粮食还是不够吃

锦衣卫运送生猪的动静很大,根本瞒不住的,已经有不少人派人去调查。

这些来调查的人,当他们来到杨家村的时候,全都傻眼了。

好家伙!

整个村子的人都在杀猪炼油,这些人都看得流口水了。

锦衣卫的人并没有阻拦这些人进村,如果阻拦的话反而会让他们的主子对杨家村起疑心。

当然、这些人全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下,那些想混进轩府的人,全被锦衣卫的抓走埋了。

让他们进入杨家村,已经是锦衣卫最后的底线了,想混进轩府的人,必须死。

朱轩看着村民们有条不紊的工作着,心里很是欣慰,他转身回到院子里,准备找朱元璋商议在城外设施粥棚的事情。

“大孙、你教她们做的卤肉,真好吃,今天咱最少要吃三碗饭。”朱元璋笑着说道。

边上的马皇后见大孙灰头土脸的,很是心疼,她知道乖孙去工坊那边了,乖孙都是为了她啊,乖孙小小年纪就要承担这么重的压力。

“来、乖孙快喝口水。”

朱轩确实也渴了,他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爷爷、听说应天城外已经来了很多难民?”

朱元璋脸色一变,沉声说道道:“是啊、老百姓太难了,咱爹咱娘咱兄长们,当初就是给饿死的。”

马皇后安慰道:“洪武爷已经开仓救灾了,城外的百姓肯定不会饿死。”

朱轩却摇头说道:“难民太多了,听说北方多地连年干旱,朝廷要赈灾的难民可不止逃难到应天城的,那些粮食也顶不了多久。”

“毕竟是军储粮,朝廷不可能全都拿出来赈灾。”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他拿军储粮赈灾,风险已经很大了,肯定不敢全都拿出来。

“大孙、咱不是要去占城交易粮食吗?等粮食到了,朝廷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朱元璋说道。

朱轩露出了苦笑:“爷爷、从应天到占城,就算走官道,来回至少也要一个月,一个月要消耗多少粮食?”

“还有、占城的粮食虽然富足,但占城毕竟领土面积有限,所能交易到的粮食也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朝廷或许能完成赈灾,不至于让更多的百姓饿死,但军储粮必定是无法补充回去。”

“以现在的形势,就算北方下半年风调雨顺,也没办法完全恢复耕种,更何况在这段期间,百姓也不能饿着肚子吧?”

“还有、我之前说过的小冰河时期,也就是说,以后的自然灾害不会停,朝廷每年都需要赈灾。”

这!!!

朱元璋眉头紧锁,眉宇间透露着沉重之色。

“看来、洪武爷只能继续加重江浙等地的农税了。”朱元璋无奈道。

边上的刘三吾神色大变:“朱老爷、这种想法万万不能有,如果加重江浙等地的农税,江浙等地的百姓肯定会不满的。”

朱元璋目光一凝:“有什么不满?最多就是日子苦一点,总比北方百姓饿死的好吧?”

这!!!

刘三吾顿时说不出话来,是啊,最多日子苦一点,至少还能活着,而那些北方旱情严重的地方,已经是饿殍遍野。

朱轩这时开口说道:“爷爷、刘先生说的没错,南方的农税不能加重了。”

“爷爷你的想法,其实是好的,都是为了大明百姓,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想想别的办法呢?”

“别的办法?”朱元璋失笑道:“大孙、粮食就那么多,就跟你刚才说的一样,大明的粮食也是有限的,难道咱还能变出粮食吗?”

“或者说、像你之前说的那样,王朝更迭,是以锐减人口来呈现盛世?”

“那样的盛世,咱不稀罕,洪武爷也不稀罕。”

朱轩沉吟道:“爷爷、大明的粮食确实是有限的,没办法变出来,但我们可以用别的食物替代粮食。”

“比如捕鱼,村外的河里的鱼其实很多的,还有玄武湖里面的鱼,还有秦淮河里面,还有长江里面。”

“如果能大力捕鱼,完全可以替代一半以上的赈灾粮。”

闻言、朱元璋眼前一亮,旋即又苦笑道:“大孙、你以为捕鱼那么容易啊,如果捕鱼容易的话,杨家村的百姓早就下河捕鱼去了。”

边上的海棠这时也附和道:“轩少爷、老爷说的没错,奴婢以前的村子也有河的,村里人去捕鱼,一天下来只能捕到几条小鱼,还经常会有人以为捕鱼,淹死在了河里。”

朱轩眉头一皱,他忽然反应过来,现在的捕鱼技术比较落后。

古代的渔网是用粗布加上麻绳制作的,哪有后世的渔网厉害。

而且、百姓穿的衣服都是粗布麻料,麻的出产数量有限,还满足不了百姓的穿衣,更不可能都制作成麻绳制作成渔网拿来捕鱼。

张轩思索起来,以现在的条件,制作尼龙绳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用什么办法来捕鱼呢?

地笼!

对了就是地笼!

朱轩眼前一亮,开口对边上的蒋瓛说道:“蒋叔、你去给我弄一些麻绳和竹子过来。”

蒋瓛点点头,立马转身离开了。

“大孙、你要麻绳和竹子做什么?”朱元璋好奇道。

朱轩咧嘴一笑:“爷爷、我想到捕鱼的办法了,我制作地笼来代替渔网。”

地笼?

朱元璋知道囚笼,还没听说过地笼,心里很是好奇,也期待大孙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不仅朱元璋在期待,马皇后和刘三吾他们也在期待。

如果朱轩真能想到捕鱼的办法,就能挽救更多的百姓。

蒋瓛的效率很高,很快就扛着几根竹子,拿着一捆麻绳走了回来。

“蒋叔、你把竹子从这里砍断,都弄成这样长短的。”朱轩比划了一下说道。

蒋瓛立马抽出绣春刀,一刀下去竹子就应声而断。

朱轩打量着蒋瓛手中的绣春刀,他对刀子了解的不多,因此没有认出这是锦衣卫的标配,不过、他觉得蒋瓛的刀子很酷。

“爷爷、蒋叔手中的刀子,是百炼钢吧?”朱轩问道。

朱元璋嘚瑟的点点头,蒋瓛手中的刀子,代表着大明的冶铁技术,也代表着大明的锻造技术。

所谓的百炼成钢,其实出炉是铁,然后工匠铸刀的时候,高温加热,不断捶打,淬火……

剔除了铁里面的硫、磷等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