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第130章 儒心崩溃的刘三吾

刘三吾的儒心彻底崩溃了,自己真的理解错论语了吗?

所有的儒家文化都是错的吗?

朱轩看着如同丢了魂一样的刘三吾,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好家伙!老头子不会变成痴傻了吧?

朱元璋也有点抓嘛,他很赞同大孙对论语的解读,孔子如果真是文弱书生,如何行走江湖。

只不过、大孙是不是太直接了一点,一点都不给刘三吾面子,无论怎么说,人家也是大儒啊。

朱轩不敢继续跟刘三吾说话了,万一嗝屁了咋办。

他低垂着头在菜园里忙碌起来,很快就完成了红薯藤的扦插和压条。

王五和毛骧他们则是挑水来浇灌。

虽然他们没见过红薯是不是高产,也不知道红薯是什么口味。

但是、皇长孙说了红薯是高产粮,那就是高产粮,他们无条件信任。

“大孙、既然要跟占城做交易,你现在的香皂和蚊香生产规模就小了一些。”

从菜园里出来,朱轩他们在马棚院子里巡视起来。

“生产规模确实小了一些。”朱轩眉头微微一皱:“蚊香生产还好说,我多招些工人就行,只是香皂就……”

“大孙、你是担心猪肉的问题吗?这个你不用担心,朝廷有专门饲养牲畜供应皇宫平日所需。”

“反正咱是帮朝廷解决赈灾粮的问题,朝廷也拿不出钱来,咱去跟洪武爷说一声,用猪肉顶替。”

朱元璋刚抄了应天城附近的寺院,缴获一千多万两银钱,暂时是不缺银钱的。

他之所以不用银钱替代,是想把银钱拿去招募徭役修建水利。

他听进去了大孙的话,百姓服徭役尽量不能无偿服徭役。

去服徭役的都是百姓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去服徭役本就会影响田地里的庄稼,如果还免费让他们服徭役,这日子怕是更加难过了。

修建水利工程,除了供给徭役正常的吃食,工钱是不方便用粮食发放的,银钱体积小方便携带。

更何况、朝廷本来就缺粮食,还不如发放银钱给徭役,等他们返回各自的户籍所在地以后,自己去买粮食。

百姓买粮食不太会引起粮商抬价,如果是朝廷大量购买,那些粮商立马就会抬价,狠狠的吸上一口。

“爷爷、洪武爷把猪都给了我们,皇宫里岂不是没肉吃了?”

朱轩暗暗咂舌,这要是让皇宫里妃子、皇子、太监、宫女们知道,就他这小身板,人家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他。

“吃肉?有粮食吃就不错了,要求还那么高,没看到北方各地的百姓,连树皮都在吃吗?”朱元璋霸道的说道。

好家伙!

朱轩发现爷爷这脾气,跟史书中洪武爷一模一样的,不愧是从小一起遛鸟长大的。

朱轩很想让爷爷跟洪武说要保密,可这根本不现实,成百上千头猪运送过来,路上的人又不是瞎子。

“爷爷、到时候可以把油渣运到皇宫里去,那么多油渣我们也吃不完。”朱轩建议道。

他希望这样可以让皇宫里的减轻怒气,不然以后有他受的。

朱元璋赞许的说道:“行啊、油渣煮粥,他们有口福了。”

接下来、朱轩安排杨老三去村里招人,这次直接招来了一百多号人,马棚这边根本容不下这么多人。

张轩只好把大部分生产步骤分出去,比如碾碎步骤,让大家到外面的空地上工作。

朱元璋从轩府出来后,一直在思考派谁去负责跟占城交易,思前想后,感觉李景隆最适合。

派别的大臣去,他不放心,担心会贪墨。

至于徐达家和常家,也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他倒是不担心徐达家和常家会贪污。

主要是徐达的子嗣和常遇春的子嗣,都没有一个是做生意的料子。

能人他放心,又懂得经商都,就只有李景隆这个便宜外甥孙。

“毛骧、宣李景隆到宫里见咱。”马车内的朱元璋轻声说道。

“好的、皇爷……”

赶着马车的毛骧,朝着一个路人招人招手,然后耳语一番后,路人消失在了人群中。

刚才那个路人,不是普通的路人,是锦衣卫乔装打扮,暗中保护朱元璋的。

在工地上监工的李景隆,今天一点懒都没有偷。

朱元璋给了三天的工期,多一天他都要挨板子。

更何况他还惦记着皇长孙说的马车,琉璃工坊早一日修建好,他就能早一日收到马车。

他只是想每天乘坐皇长孙送的马车,在城里转上几圈。

对、就是显摆。

就是炫耀。

“小公爷、皇爷宣你入宫。”

就在李景隆大声催促的时候,乔装打扮过的锦衣卫来到了李景隆边上。

好家伙!

这不是他最近看到过的面孔吗,现在看来,肯定是锦衣卫无疑了。

李景隆暗自庆幸,幸好咱是陛下的外甥孙,是皇长孙的表哥。

不然的话,这无孔不入的锦衣卫,谁顶得住啊。

“陛下有没有说召我入宫有什么事?”李景隆不动声色的掏出一张宝钞塞到锦衣卫手里。

这个锦衣卫的脸色立马就变了,冷着脸呵斥道:“小公爷这是干嘛?”

李景隆愣了一愣,立马陪笑道:“我懂、我都懂,加钱对吧?”

锦衣卫直接给了李景隆一个白眼,把宝钞还给了李景隆:“小公爷、皇爷的事情,不是我能询问的,也不是你能打听的。”

能成为朱元璋身边保护他的锦衣卫,那都是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收养的孤儿精心培养出来的。

也就是说,这些人如同死侍,朱元璋让他们抹脖子,他们绝对不会犹豫。

朱元璋刚起义的时候,虽然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开国皇帝。

但他是一个谨慎的人,为了预防蒙元,或者是张士诚,陈友谅的人暗杀,他就在培养亲信保护自己了。

三百年后反清复明的天地会,等一切反清复明的组织,大部分都是朱元璋身边这些亲信的后代。

还有一部分是守护南京明孝陵,孝陵卫的后代。

可想而知、他们对朱元璋的忠诚,岂是宝钞能收买的。

李景隆讪讪笑着把宝钞装回怀里,暗骂自己真蠢,舅姥爷最恨贪污受贿,他身边的人怎么可能犯这种错。

失算了。

都怪自己平时喜欢用银钱开路,出手阔绰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