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第114章 带武字的帝王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一天,应天城附近所有的寺院,响彻着木鱼和诵经念佛之音。

“咚、咚咚……”

“阿米豆腐……纳米阿米豆腐……”

梵音缭绕,不知道详情的百姓们听到木鱼声和诵佛念经声,都虔诚的跪拜祈福,以为寺院在举行法会呢。

将士们忙得不可开交,一箱箱银钱从寺院密室里抬了出去,哪怕这些钱不是将士们的,他们干得也特别带劲。

当银钱都被搬空后,领头的的将士把一张榜文贴在了寺院大门上。

等将士们离开后,那些在不远处围观的百姓一拥而上,全都看向大门上的榜文,他们想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谁识字?赶快说说上面写的是啥。”

“你不识字挤前面挡着干嘛?”

“呃!说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我这就给你们让位置。”

……

读书识字的人此时也念了起来:“今大明推行农税、官绅一体纳粮,寺院同等,亦要缴纳农税。”

“另、寺院乃清修之地,而百姓施舍的香火钱过多会影响僧侣修行佛法,朝廷为解僧侣之忧,根据大明推行的商税改革,寺院所收取百姓的香火钱亦要交税。”

“然、寺院田地太多,僧侣耕种会耽误僧侣修行佛法,朝廷将收回寺院的田地,分给当地百姓耕种。”

当念完榜文,周围的人群都安静下来,那些贵族富商们眉头紧锁,他的怎么会看不出来榜文真正的目的。

朝廷是发现寺院吞并的土地太多了,还有税收这些,都是在限制寺院。

他们现在也明白了刚才官兵们缴获那么多银钱,根本不是什么赃款,而是寺院这些年敛财所得。

百姓们想的倒是没那么多,他们如何会明白这里面隐藏的巨大利益呢。

“朝廷真是太好了,为了僧侣能潜心修行,真是良苦用心啊。”

“谁说不是呢,我就说寺院有那么多田地根本种不过来,现在好了,没了田地,僧侣们不要去地里耕种,可以好好修行了,万相信要不了几年,咱大明要出现不少得道高僧。”

……

百姓们都在歌颂朝廷做的好,刚从院内出来的和尚们听了这些话,脸黑成了煤球,比吃了屎还难看。

他们现在心里只有一句妈妈批。

朱标这次的行动很迅捷,在早朝下朝之前,他已经把各贾寺院缴获的银钱运进了皇宫,并且清点收入了朱元璋和内库。

另一边、刚一下朝,朱元璋就急匆匆的离开了,他从奉天店出来,就有锦衣卫跟他汇报。

“皇爷、太子殿下这次围剿应天城附近的寺院,共得银钱一千一百万两。”

嘶!

哪怕朱元璋早有准备,此时他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只是应天城附近的寺院就能收缴这么多银钱,如果是全国呢?

好家伙!

想都不敢想。

朱元璋回到乾清宫,朱标此时已经在御书房里等候了。

“爹、这是这次缴获的账单,银钱共有一千一百万两,孩儿还缴获了二十万石粮食。”

朱标说着把账本递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看着账本,没有一丝喜悦,反而显得沉重起来。

“标儿、你说有了这些银钱,咱是不是该高兴?”

朱标同样没有兴奋之色,脸上露出了忧色:“爹、单是这次缴获的银钱,已经比国库一年的收入还多,可想而知,寺院到底吞并了多少田地,敛财无数。”

“这还只是这次缴获的,还有他们分出去的利润,恐怕只会比这些多不会少。”

“如果不是爹执意要围剿寺院,儿臣都不知道寺院已经腐朽到了这种程度,若是几十年后,百年之后,儿臣根本不敢想象寺院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朱元璋眼眸里露出凌厉的杀气:“是啊、这些和尚真该死,难怪北魏太武帝要灭佛,北周武帝要灭佛,唐武宗要灭佛。”

“历朝历代给了寺院太多优待,他们不感激不说,反而成了败坏国运的蛀虫。”

朱标明显一愣,沉吟道:“爹、你看北魏太武帝要灭佛,北周武帝要灭佛,唐武宗要灭佛,而你是洪武帝,都有‘武’字,他们灭佛,你现在也算灭佛了,这是不是就是佛家说的因果轮回?”

这!!!

朱元璋怔住了,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只不过,自己的灭佛跟前三位不一样。

如果不是姚广孝和大孙,咱怎么会想到去对寺院动手呢?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大孙死而复生,咱或许永远都不会对寺院动手。

“标儿、其余地区的寺院肯定是来不及动手了,但是、政令一定要推行下去。”

“咱要把寺院的田地都收回来分给百姓,咱要寺院也交税,只有这样,才能限制寺院,才能解放更多的和尚还俗回家耕种。”

“若是有寺院敢不遵从的,就直接灭了,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把寺院一把火烧了。”

此时的朱元璋浑身杀气,他不在意什么暴君之名,他只在意黎民百姓能吃饱肚子,只在意大明昌盛。

如果换做今天之前,朱标肯定要劝谏朱元璋的,可他去围剿寺院,收缴出那么多银钱后,他不会为寺院求情。

“哎!这些寺院的粮食大部分都卖出去了,不然就能缴获更多的粮食,就能救济更多的难民。”朱元璋有点遗憾,有的时候银钱根本比不上粮食。

旋即、朱元璋话音一转:“毛骧……”

“皇爷、臣在……”

“你立马让人传信给开平王府,魏国公府、曹国公府,让他们几家立马在南方各地收购粮食,银钱从咱的内库中出。”

朱元璋要趁着贵族富商抵制改革之前,能收到更多的粮食,以便应对贵族富商的抵制。

毛骧知道事态紧急,快步走了出去,安排锦衣卫的人秘密传信。

等毛骧出去以后,朱标迟疑片刻,开口说道:“爹、收购粮食的事情,太子妃娘家也可以,要不让他们也帮着收购粮食,人多力量大,多他们家加入能收购更多的粮食。”

“标儿、你说的是那个太子妃?咱不是已经让毛骧传信给开平王府常家了吗?难道常遇春不是你老丈人?还是说,咱大孙的生母不是太子妃?”朱元璋眼眸里闪过一抹精芒,语气带着不悦。

“没、常氏是儿臣的太子妃,这永远也不会改变。”朱标赶忙说道。

常遇春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因此、在后方的朱标和常氏她们这些小辈,基本都是生活在一起的。

可以说、朱标和太子妃常氏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朱标和太子妃常氏是真心相爱的。

在朱标心里,太子妃常氏是他一生挚爱,无人可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