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第265章 李景隆劝说陈瑄

闻言、陈瑄严肃的点点头:“小公爷、为了安全起见,等交易完成以后,你带粮食从陆路回去,我们沿着海路返航。”

“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到时候就算陈祖义来打劫,也能确保这批粮食的安全。”

李景隆立马摇头否决道:“不行、陆路未必就安全,你可别忘了那些土司部落,如果走陆路的话,随行的将士没有多少,遇到土司部落打劫的话,拿什么抵挡?”

李景隆见陈瑄皱眉,知道时机已经差不多了,于是继续说道:“所以、走水路返航更加合适。”

“陈祖义不是号称拥有上百战船吗?不是属下过万吗?难道我大明水师没有?”

大明拥有的战船当然更多,当初鄱阳湖之战,就缴获了陈友谅的楼船数百艘。

陈友谅的楼船高几丈,长百米以上,绝对是这个时代的巨无霸。

更何况、自从大明建国以后,朱元璋也一直在督促造船厂建造战船。

如今大明拥有的战船,起码有八九百艘,而且体型更加庞大,其中最大的长100多米,宽60多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开动。

郑和下西洋也就万历年间,当时朝廷拥有的舰船多达三千多艘。

万历年间怎么可能造出来这么多舰船,大部分都是朱元璋时期造的。

郑和能下西洋,也得归功于朱元璋,是朱元璋打下的底子。

“我们当然比他们的舰船更多,船体更大,配备的火炮也更多。”陈瑄一脸自信的说道。

他接着话音一转:“只不过、一部分舰船还在三江口训练,其余舰船也分散在沿海各地。”

大明海岸线实在是太长了,即便拥有这么多先进的舰船,大明沿海地区也时常受到倭寇海盗的烧杀抢掠。

李景隆笑着点点头:“这些年陈祖义经常上岸攻打城镇,陛下对其很是震怒,甚至还重金悬赏他的脑袋。”

“若是能灭了陈祖义,即便灭不了他,哪怕是把他打残,你说对于朝廷来说,是不是好事?”

陈瑄想都不想就回答道:“当然是好事,海上最大的海盗就是陈祖义,如果能把他打残,以后他想上岸攻打城镇也做不到,即便是劫掠商船也要掂量掂量,到时候我们就能抽出兵力全面围剿倭寇了。”

他说着无奈叹息起来:“我们围剿过好几次,可这家伙从不应战,见到我们水师就跑。”

“大规模抽调舰船,沿海地区防御就会空虚,那些倭寇就会趁机劫掠沿海地区的百姓。”

李景隆低头思索起来,看来想要抽调舰船还着真是个大问题。

思索片刻之后,他开口说道:“如果、如果以我们为诱饵,引诱陈祖义来打劫,到时候包抄他,你说成功的几率大不大?”

这!!!

陈瑄眼前一亮,他感觉希望很大。

这次去占城所交易的粮食数量巨大,他就不信陈祖义不动心。

可是、万一陈祖义不动手呢?到时候各地的舰船被抽调过来,沿海地区的防御空虚,那些倭寇肯定趁机作乱。

到时候朱元璋肯定会治他们的罪。

李景隆见陈瑄犹豫,猜出了他的担忧。

“我写一封信件让人快马加鞭传回应天启禀陛下,不用担心抽调舰船会让倭寇趁机作乱,只要让沿海地区的卫所营提前做好准备就行。”

“至于其它的问题,你完全不用担心,无论什么责任,我来扛。”

不就是担心兴师动众的抽调舰船,最终陈祖义不动手吗?

按照他的计划,李景隆相信朱元璋肯定愿意,朱元璋对陈祖义有多恨,他还能不知道吗。

现在有机会打击陈祖义,朱元璋不支持才怪。

“行、我听小公爷的,这段时间就开始规划这次的围剿行动。”陈瑄点点头,他也很想灭了陈祖义,既然有李景隆顶在前面,他没有道理放弃。

李景隆笑着点点头,他对海战不熟悉,不会对陈瑄的安排指手画脚。

只要作战的时候,给他统领一部分战船就行。

李景隆很快就把信件写好,然后让人乘坐小船上了岸。

……

翌日!

应天城、杨家村。

成群结队的人朝着杨家村走来,这些人身上都基本带伤,身上穿着粗布麻衣,补丁一个接一个,而且年纪不小了。

不过、这些人浑身散发着浓烈的煞气。

他们正是独臂男人按照朱轩的吩咐,在应天府联系来的退伍老兵。

这些退伍老兵的到来,朱元璋早就通知隐藏在暗中的锦衣卫了。

不是朱元璋疑心重,不信任这些退伍老兵。

他实在是太担心大孙的安危了,不得不防。

他安排锦衣卫的人关注这些退伍老兵,只要察觉有异常的,立马拿下。

而且、他又抽调了一些锦衣卫过来,隐藏在轩府四周警戒。

“老张、你真没骗我们吧?真有人给我们安排工作?”

“就是就是,我们大老远的赶来,家里的庄稼都放在不管,若是空着手回去,怎么对家里人交代啊。”

“谁说不是呢,若是没有工作,我们连回去的盘缠都没有,只能一路乞讨回去。”

“呦吼!你还想乞讨回去?现在那家的日子过的好啊,谁会施舍给我们?”

……

“哥几个、我还能骗你们吗?”独臂男人也就是老张撇撇嘴说道,他的名字叫做张麻子。

“你们去城门口打听打听去,城门口那些逃难的灾民,谁不认识一个赈济他们的孩童,还教大家用地笼捕鱼。”

“还有附近的村子,大家都叫朱小公子活菩萨,神仙转世,好多人家给朱小公子立长生牌位呢。”

张麻子说着说着,不由得感叹道:“朱小公子是我见过最心善的人,我家都给朱小公子立了长生碑。”

跟他一起赶路的,都是应天府其它县的人,对应天城发生的事情不了解。

此时大家见张麻子如此郑重的样子,越发对那个八岁大的小公子好奇起来。

当初老战友去他们家的时候,他们家里人没有一个相信的,就连他们也不信,天地下的有钱人有一个好人吗?

那些贵族豪绅士族,不剥削他们压榨他们就算好的了。

如果不是老战友再三保证,加上他们也不想错过机会,他们根本不可能来的。

谁让他们都是一些残废,种田也不利索,打猎打柴更不利索,有钱人家更不可能招他们做工。

所以、即便是心里怀疑,他们也要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