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穿宋大忽悠>第180章 百官出迎

疯狂的阅兵训练一直持续到了离东京城三十里的地方,才按下了暂停键。

因为江北告诉他们,要把最佳的状态留到进东京城的那一刻,从现在开始,只允许吃、喝、睡,加上浆洗军服、整理仪容。

随着离东京城越来越近,安力集团的海量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

鸡鸭鱼、猪牛羊、蛋菜米,还有一坛坛的美酒,让十万将士迅速恢复着体力。

从周边各个大小城池,紧急雇佣来的托尼老师们,也开始为十万将士整理头发、胡须,按照江北的要求,营指挥以上的才能蓄胡须,营指挥以下全部把胡子刮掉!

刚开始,大家还不太理解这个规定,甚至很多年纪偏大的老兵非常抗拒。

为什么?

从古到今(宋),不管是文人还是武人,都是会蓄胡须的,没有胡须的人则会被认为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而且《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可见人们对胡须非常重视视的,认为保护身体发肤是孝道的基本,不能毁伤。所以一般都只清洗头发和梳理头发,头发是任其自然断裂和掉落的,无论男女都盘成发髻堆在头顶。

胡须也是差不多的,到了唐朝时期才开始稍微修剪、修饰一下,就这还是因为李唐王朝出身胡人的缘故。

现在,江北让他们剃须,那是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的。如果不是江北这个元妙真人的威望太高,又有个“地仙”的光环护体,士卒们说不好都要哗变了!

幸亏江北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一群道官闪亮登场,神神秘秘地告诉大家,这跟仙界的秘法有关。

二郎神有胡须吗?

龙王三太子有胡须吗?

八仙里的韩湘子有胡须吗?

至于原因嘛,自己琢磨去吧。

“莫非跟当天兵天将有关系?”

“营指挥留胡须,应该是天将,我们这些普通士卒没有胡须,是天兵。”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但是胡子又不算‘发肤’……”

士卒们议论纷纷,有那资格老的就去请教相熟的将领,得到的回答也是含含糊糊,被问得不耐烦了,就甩出一句。

“真人莫非还会害你们不成?”

就在大家还有些犹豫观望的时候,第一批整体剃去胡须的部队出现了。

是童贯的亲卫营。

原本清一色膀大腰圆、络腮胡子的大汉,把胡须剃掉之后,又换上了浆洗一新的军服,瞬间人均年轻了十岁以上!

随之而来的,就是托尼老师们剃须刀已经被元妙真人施了法,可以返老还童的说法,在军营中流传起来。

士卒们原本的心理抗拒一下子消失无踪,托尼老师们的摊位前排起了密密麻麻的长队。

等到蔡京率领着文武百官,从东京城来到军营拜见赵佶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支精壮彪悍、但又带着儒雅气质的新军。

“我大宋,何时有这样一支精锐?”

“穿着禁军的袍服,但又有边军的杀意!”

“士卒皆无须,何其年轻也!”

一众文武大臣惊疑不定,犹豫着不敢踏进军营,最后,还是蔡京硬着头皮在前面带路,才有大臣陆续跟进。

队伍里面的高俅倒是不惧,他早就通过高衙内知道了这十万大军的不同,但是因为江北严令泄密,所以他也只能装麻。

行至帅帐处,文武百官们整齐躬身而立,蔡京正了正衣冠,踏前三步。

“臣左仆射(丞相)、太师蔡京,与留守众文武百官,循古制,出城三十里,恭迎官家凯旋!”

话音落、帐门开。

赵佶端坐帅帐正中,江北并排坐在右侧。

“宣:众卿家入帐觐见!”

这是童贯在履行内宦的职责了,他的声音浑厚洪亮,一点儿也不像普通阉人那般尖利。

蔡京躬身拱手,然后缓步进帐,文武百官在他身后亦步亦趋,等蔡京在距赵佶二十步的地方站定,后面还有一大半在帐外。

“官家旷世雄主,尧舜禹与,睥睨天下,威仪天下,皇恩浩荡,万民景仰,勤勉为政,英明神武,爱民如子,勤政为民,雄才大略,文韬武略,励精图治,千古一帝,万寿无疆,恩泽天下……”

蔡京不愧是文臣魁首,一篇祝词竟然洋洋洒洒、滔滔不绝讲了小半个时辰,而且还没有一句重样的。

赵佶听得心花怒放、眉开眼笑。

江北听得欲仙欲死、瞌睡连天。

“幸亏穿越过来后,走了宗教这条道路,要是跟其他小说里的主角一样,当个文抄公,走文官晋升之路,自己绝对死得很惨!”

暗叫了无数声“侥幸”之后,江北终于熬到蔡京的祝词讲到了尾声。

“英明神武、洪福齐天……官家万岁万岁万万岁!”

江北精神一振。

“卧槽!这大哥终于完事儿了。讲了这么长时间,不知道他嘴巴干不干?”

看到江北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蔡京又连忙补上了一句:“元妙真人无量天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众文武百官轰然应和。

“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到这样的话,帐内的将领们眼神飘忽、脸色古怪,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赵佶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不仅向江北点头笑了一下,还起身道:“此次保境安民,道兄居功甚伟,朕不过是沾了他的光而已。”

自己治下出了几大巨寇,对帝王而言终究不是体面之事,所以对这次出征就用了“保境安民”这样的字眼。

“不过既然全军凯旋,当有得胜庆典,朕跟道兄商量过了,采用全新的模式—阅兵!”

“参加受阅的大军从万胜门进城,行军至朱雀门接受检阅,检阅完毕就从新宋门出城,到指定地点扎营。”

“朕要让东京城的所有子民看看,让那些觊觎大宋疆土的豺狼虎豹看看,我大宋之雄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十万大军穿城而过,夸耀军力!

这是大宋立朝以来从未有过的壮举!

这也意味着,大宋重文轻武的传统,从此就要成为过去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