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乃悍匪!开局绑架朱标!>第46章 朱标回宫!朱元璋不知所踪!

徐达到了狮子山脚下。

当时天已经黑透了,不知道是何时辰。

他吩咐儿子徐允恭去清凉山军营调兵一万,以及去工部领用的开掘类的工具都已在山下。

此外。

朱元璋还连夜调了七八个有开凿山路经验的工匠给徐达。

徐达心中担心三个儿女,让徐允恭安排剩下的开工事宜后,便急匆匆带了千余名兵进了狮子山山坳。

由于天太黑,摸不到进静海寺的路。

在山坳中转的迷了路。

三四月的风正劲,有丰富战争经验的徐达在进入山坳的时候就命人灭了火把等物,是怕引发山林大火。

不知过了多久,徐达才找到去静海寺的一条狭窄山路。

在半路,就遇到了正下山的朱标等人。

朱标的身后跟着的正是儿子增寿,女儿妙云。

妙锦呢?

增寿背着一人,看身形是二丫头妙锦。

徐妙云眼力极好,月色下认出徐达,惊喜地唤了一声“爹。”

徐达焦急万分,寻着了儿女又找到了太子,不免惊喜。

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答应了一声:“欸。”

紧接着给朱标行礼:“臣叩见太子殿下。”

朱标赶紧一把扶住徐达,“魏国公不必多礼。”

紧接着,他又把静海寺的情况,三言两语说明白。

徐达根据太子所言,分派五百兵立刻进静海寺,解救其他受害人。

而他自己则亲自护送太子朱标下山。

……

朱标回到宫里,已经东方发白。

平时这个时辰,朱元璋早就起床到奉天殿忙于批阅奏折等朝政事务了。

他回宫第一件事便是去奉天殿给父亲朱元璋请安,以免他担忧。

可当他到奉天殿的时候,奇怪的是并未看到朱元璋。

问当值太监都说不知。

他转身去了坤宁宫,发现只有他母亲马皇后正咳嗽着在床上半躺着。

朱标进来之前,并未回东宫。

衣裳还是之前那套紫色。

马皇后正喝药,赫然看到一个衣衫破碎的人进了寝殿,跪下给自己磕头。

她眼神有些不济,又加上清晨刚睡醒,还未梳洗,免不了看不太清。

“你是?”

朱标抬起头,泪流满面,“娘。是儿子啊。”

“儿子回来了。”

“儿子不孝,让娘担心了。”

马皇后这才看清是他的标儿回来了。

她声音发颤,嗓子眼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手里的碗一个没端住,掉在了地上。

浓稠的药汁撒了一地。

朱标赶紧命宫女进来收拾,再去熬一碗端进来。

他则是坐在他娘床侧,紧紧握着马皇后的手,安慰道:“没事的。娘。”

“命人再端一碗进来。”

马皇后的眼里泪花滚动,手依旧止不住的颤抖:“标儿,你能回来,娘比吃什么仙丹妙药都管用。”

朱标顿了顿,垂眸问道:“这段时日,娘的咳症怎么样了?”

“夜里能睡好觉吗?”

天下的母亲基本都是一样的,报喜不报忧。

她摆摆手,发白的嘴唇中吐出几个字:“不妨碍。”

“早就好多了。一天比一天强。”

说罢这几句话,咳疾像跟马皇后作对一样,极不给面子的又发作。

“咳咳~”

“咳咳咳~”

“……”

朱标赶紧起身端来茶水让马皇后喝两口缓解。

马皇后顺势喝了两口,又急咳了一阵后,才渐渐平复。

紧接着,她目光灼灼问道朱标 :“儿啊,你没受罪吧?”

朱标笑笑摇摇头,“没有。”

“详情等儿子换洗换洗过来,跟您说。”

马皇后点点头,又突然想到什么,张了张嘴,眼神中满是焦虑。

朱标心思九窍玲珑,猜到他娘是要问什么,赶忙开口:“二弟的事情,娘别着急。”

“他现在很好。”

“他在藩地犯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儿子回头禀告爹,让爹裁决吧。”

朱标故意把二弟秦王朱樉的事说的模糊不清,含糊其辞 。

就是怕他娘知道后,再气得病上加病。

马皇后是什么人 ?

朱标是她的什么人?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贤内助,明君背后的女人。

朱标是她的亲生儿子。

她明知儿子是瞒着他,也只能装傻说:“好。”

“记得在你爹跟前,帮你二弟求求情。”

“他毕竟是你弟弟……”

“都怪娘,太过骄纵他了。”

朱标点点头,问道:“娘。爹人呢?”

“昨夜是在其他妃嫔处就寝?”

“按照往日,爹这个时辰早该在奉天殿了。”

“怎么儿子在那里没有寻到爹?”

马皇后也吃了一惊,“你爹不在奉天殿?”

朱标摇头,“不在。”

“奉天殿当值的太监也不知。”

听此,马皇后沉思片刻,突然想起昨日申时,徐达、刘伯温在奉天殿陪皇上想办法的事。

“标儿。莫慌。你爹那么大人,丢不了。”

“你暂且回去换洗,好好洗洗。”

“去了那么久,又赶上这事儿,你媳妇儿肯定都急坏了。”

“好好睡一觉,再过来坤宁宫叙话。”

多日以来,朱标在山上摸爬滚打的,又是扎篱笆又是睡木板,浑身都臭了。

他自己都闻不下去了。

只要起身给他娘告辞,回东宫了。

马皇后眼神幽怨地看着寝殿外,好一会儿吩咐宫女,“小鹅去看看,昨夜是哪位妃子侍寝。看皇上是否在。”

小鹅应声而去。

好半天才从坤宁宫外回来。

此时。马皇后已经梳洗完毕,坐在寝殿外的桌边用早膳了。

小鹅福了福身:“回娘娘话。昨夜后宫无人侍寝,皇上是歇在御书房的。”

“御书房当值的太监说,天还没亮,皇上就命仪鸾司备了马车,坐马车出宫了。”

马皇后神色一凝,停下夹菜的筷子,“喔~”

“皇上不知道太子回来,定然是去狮子山救人了。”

“小鹅,你叫人去狮子山方向追皇上的马车。”

“把太子殿下回宫的事,告知皇上。”

小鹅半蹲下身 ,福了福,“小鹅知道了。”

说毕,急色匆匆而去。

午后。

朱标又回了坤宁宫。

与他娘马皇后把这一路的遭遇,避重就轻地给她说了一遍。

马皇后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经历如此凶险,还是让她的脸变了色。

她眸色暗沉,摇了摇头,“狮子山距京城不过几十里。 就有如此大胆贼寇拦路抢劫,你父亲知道了怕是要杀人的。”

朱标也点点头,他爹朱元璋的脾气他再清楚不过。

“爹知道了,朱椿恐怕命是保不住的。”

马皇后轻微点头,“嗯。朱椿落草为寇不知有没有难言之隐。是不是吃不饱饭的无奈之举?”

“我朝新开,不能照拂全天下百姓,若使良民为寇,娘心中不安啊。”

朱标回想起这几日与朱椿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置可否地回道。

“一开始儿子是听他说,好几天没吃饭了的。”

“可是……娘你不知道,这人神通广大,武艺高强。”

“如果这次没有他,恐怕徐增寿他们姊妹三人的命是保不住的。”

“他一刀将静山和尚毙命,儿子亲眼所见。”

马皇后则是觉得没什么,“杀个和尚也未必看得出他的本事。”

朱标目光灼灼,神情有些激动,“娘。静山身手不错。朱椿杀了他一人或许是巧了。”

“最奇的是,他以一人之力斩杀了静海寺六七十名高手。”

“你说奇是不奇?”

马皇后听了大吃一惊,脸色微变,不相信地问道:“六七十名高手?”

朱标“嗯”了一声,站起来来回踱步。

“您记得儿时,爹曾带儿子去过静海寺吧?”

“爹与那住持静海还有一面之缘。娘当时也在的。”

马皇后怎能不记得,当时朱标还小,她与朱元璋去静海寺的目的,他不知。

当时,朱元璋虽然占据了应天。

可北边有陈友谅,南边有张士诚。

而朱元璋又是个胸有大志之人,他在自保的同时,又想灭掉陈友谅和张士诚 。

可无奈当时实力还不够强大,几经转折,就去了静海寺求助。

马皇后记得很清楚,当时静海禅师与她重八哥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一夜秉烛夜谈后成莫逆之交。

静海出手相助,帮朱元璋度了当时一个很棘手的危机。

因着这个,朱元璋在称帝之后,赏了许多金银给了静海寺。

一开始,静海还进宫叩谢过皇恩。

后来据说是身体不适,只派其他僧人进宫谢恩了。

但是不知为何,这几年却也很少有静海住持的消息了。

朱元璋忙于朝政,马皇后身体又不适,就渐渐与静海寺没了消息了。

马皇后将这一段往事,细细说与儿子朱标听。

朱标恍然:“原来如此。”

“静海禅师被那贼僧静山所害,现在口不能言,人也昏睡不醒,有些可怜。”

“静山又如此可恨!”

“这么让朱椿杀了,真是便宜他了。”

马皇后则是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静山干了这滔天的罪,居然这么轻易就被杀了?”

“这里是不是……”

朱标凝眉思索,“儿子也觉得事有蹊跷,莫非背后有主使之人?”

马皇后深深叹了口气,“居然诓骗良家女子,供官员玩乐!”

“你爹知道势必一查到底,多少行事不检的官员的脑袋这次恐怕要保不住了!”

说到这里,殿外的风吹进殿内,吹得纱幔四起。

马皇后若有所思地看着纱幔,口中喃喃道:“起风了~”

转而回过神来,开口说道:“静海禅师可有妥善安排?”

朱标拱手回道 :“回娘的话。魏国公已将静海禅师安置妥当。”

“静海寺里的事,要等清理完毕,等爹回宫再禀报处理。”

朱标已得知他爹朱元璋出宫的事情。

马皇后站起身,走到殿门口,望着坤宁宫的天。

好半天才说:“儿啊,你先回去吧。”

“有什么事,等你父亲回来再说。”

朱标听罢,准备告退,复又想起什么,“娘……”

“儿子有一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马皇后则是转过头轻笑,“你何时这样吞吞吐吐了?”

“快说。”

朱标冥思片刻 ,迟疑地开口。

“那朱椿……不知父亲知道后,会如何处置?”

马皇后话音微顿,“他胆大妄为,绑了当朝太子,死罪无疑。论律当斩。”

“可他救了增寿等人,与静海寺恶僧搏杀,救无数百姓,也算有功。”

“只是,不知这功过能否相抵。这得看你父亲的意思。”

“怎么?你有什么想法?”

朱标深吸一口气,“儿子是看他有大才,不知能否为朝廷所用?”

马皇后则是不然,“大才?”

“不就是有些武艺吗?”

“你岳丈常遇春活着的时候,于千军之中也能轻易取下敌军将领首级。”

“武艺不比他高?”

“若只是武艺超群,征的你父亲同意,给他在军中某个职位便是。”

“这有什么好说的?”

朱标被马皇后一番话讲的,不置可否。

马皇后又道:“娘知道你是爱才。常遇春当年也是落草为寇,打家劫舍。直到遇到你父亲,才干了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

“一切等你父亲回来再说。”

“去吧,别思虑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