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玄幻奇幻>赘婿之大周道祖>第74章 大周版滕王阁序

这个题目算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毕竟,以天下第一楼的地位,既然做了这件事,自然也是要回报的,这都是理所当然的。

要是什么报酬都没有,相信很少有商人会选择赞助。

这第一场的试题,也就是为天下第一楼打名声,现在集中在天下第一楼内的,都是从各个地区选拔上来的最优秀的诗才,这一届的前三甲也必然在列,加之每一年都会如此,这之中定然会有几首名流千古,借此让天下第一楼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名垂青史,才是这些有钱有势的普通人最后的追求。

施华章的声音落下,不出意外的,很多人都开始按自己身前的按钮。

决赛和区级赛以及地方是不一样的,后两者多半没有太多有才华之人,多半都是凑数,因此作诗的速度是比较慢的。

但是来到决赛的都是佼佼者,一首诗作出来是很快的,更何况,有些人还喜欢押题,也就是提前猜测会考什么题目,提前作好,但是藏于胸中,只要不用笔写下来,就都算未现世,也就是临场做出的,但是这也有缺点,就是会大大降低浩然气降临的可能。

也就是说,原本你直接写下来可以获得天降浩然气为奖励,这个数值是10,那要是这么操作一番,很有可能只剩下1,甚至都不会降落。

言归正传,大周分为东北、江南、西南、西北、华中五个大区,一个区有十人,一共便是50人,因此为了决赛的秩序井然,便特意做了一个法宝,法宝会自行统计按下按钮的先后顺序,然后按照顺序进行朗诵。

这第一首的题目这些年都是固定的,因此很多人都事先准备好了,如今题目一出,他们就直接按下按钮,想要当一当这开门红。

对于许太平来说,这些倒是无所谓,他胸有成竹,在施华章话音还未落下,就已经按下了按钮,因此,得到了第一个朗诵的机会。

主持人施华章声音清朗的介绍起许太平:“好,让我们看看,这第一位学子,他是来自江南大区苏杭的许太平,也是江南大区的第一名,在之前的比赛中,他屡战屡胜,每作诗必有天降浩然气,让我们看看,今天他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让我们有请许太平,为大家展示。”

施华章的声音落下,观众席一片哗然。

“真的吗?每作诗必有天降浩然气?”

“肯定是假的,主持人的噱头罢了......”

但不管别人怎么说,许太平已经站起身,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许太平先是对施华章问道:“施先生,这第一首没有长短、韵律以及题材限制对吗?”

施华章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许太平道:“好,那我今天给大家作一首序,序名为天下第一楼!”

下面的人又开始窃窃私语:“什么?序?”

“那不是文章吗?我们是诗才大会,怎么......”

“欸,这第一场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懂,既然说了不限定题材,自然是什么都可以......”

议论声不断,但是一道清晰、明朗的声音忽然响起。

“豫章故郡,神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场内的喧哗声渐渐停了下来,他们都被许太平这第一段描写深深的吸引了,那磅礴的气势,他们仿佛看到了江水之间的巍然圣地。

没错,许太平朗诵的正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在华夏历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刚才初见天下第一楼,许太平心中就忽然想起了这首词,如今拿出来倒是有感而发,只是一些细节略作修改。

比如将原本的“洪都新府”改成了“神都新府”,将题目改成了《天下第一楼序》。

滕王阁序等于天下第一楼序,许太平觉得没毛病。

场上的议论声停下,但是许太平的朗诵却没有停下,那些国子监的评委也是紧紧的盯着许太平。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其他人都沉浸在序中的美好景色。

一楼看台,位置最好的一处地方,放置了屏风围了起来,前面无人遮挡,两侧以及后面无人看得见屏风内部。

这屏风内,一位身穿白衣的俊俏公子哥坐在桌子边上,一边喝着茶,一边眼中带光的看着口若悬河的许太平,他的身侧还站着一位俊俏的小厮,只是看起来有些眼熟。

二楼的包厢,最好的位置自然是这天下第一楼楼主留着的,此时这位白衣中年人正合不拢嘴的依靠在妖兽皮毛的沙发上,笑吟吟的看着许太平,口中不停的喃喃道:“发了,发了......”

三楼的包厢中,叶生涛和那个黑衣人正一脸阴沉的看着许太平,他们自然知道许太平是谁,也知道许太平要是表现的好,会对他们自己产生多大的危害,所以都目露杀机,盯着许太平。

同样在台上的国子监评委们,一个个激动地站起身子,就差没高声问一句:小友可有老师?

等待许太平回应一句没有。

然后抚须长笑道:好,那老夫便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然后许太平纳头便拜,成就一段佳话......

可惜,目前场上的大儒们好像都是这个想法......

许太平自然是不知道这些的,他念道这里,其实有些犹豫是不是应该继续念下去,因为后面的就是要叙说自己的意气了,但想了想,许太平还是觉得应该都念出来,一个是因为这才是完整的序,另一个也是因为这可能对后续的求官有帮助。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