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是一月后给庄父送上辞呈的。

  庄父十分诧异,多有挽留,但温氏决心已定,苦笑道:“大人,在下也不想离开,但确有难言之隐……”

  待庄继北知道温家人要离开的消息时,立马从祖母的床榻上下来了,冲向会客厅,庄父斥道:“没规矩!”

  庄继北连礼节都忘了,抓住温父的袖子,急着道:“什么?!要走了?去哪儿?怎么突然要走了?!那温从呢??”

  温父道:“温从一月前就离开了襄州城,想来……不会再回来了。”

  庄继北怔住了。

  忽然,哇一声,哭闹起来,死死抱着温父的胳膊,连连跺脚,“我不要你们走!我不要温从走!!”

  鬼哭神嚎,整个前院都是他的哭声,下人拽都拽不开,他仿佛长在了温父的胳膊上。

  按照庄继北这个哭法,估计没一会儿就得晕厥过去。

  小厮们将他强制带回去了,喝了些安神汤,睡了一晚,原以为这事儿也就过去了,谁知一醒来,又是一阵哭天喊地,闹得更厉害了!

  房子里的东西砸的砸摔的摔,庄父来看望,他也只哭嚎道:“你去给我把温从带回来!怎么就走了!怎么就走了!哇呜呜呜——”

  这一番闹腾,足足闹了小半个月,那半个月,只要稍微不见人影了,庄继北肯定就是窜到外面了,惨兮兮地说:“我要去找温从……”

  数次下来,庄父直接给了个禁足,不许他出院子了。庄苑南又陪着睡了好几日,才勉强哄了过去。

  温家人去了哪里,没人知晓,连庄父也不知道,更别提庄继北了。

  庄继北心底一直记着一个人名,那就是温从。

  不过终究是小孩子,记得归记得,在时间的推移下,一年两年或许还能保持初心,四五年过去后,再浓烈的感情也会伴随时间淡化。

  曾经撕心裂肺哭着喊着要见的人,也会在四季的更替中,从最初的疾风骤雨化为一阵风,烟消云散,逐渐忘却。

  对庄继北是这样,想来温从亦然。

  眨眼间,童年悄然逝去。

  祖母是在他十三岁那年的盛夏日离世的,无病无痛,深夜悄然离去。

  庄父于襄州城守孝三年后,京中传来旨意,升左谏议大夫庄铭为正二品兵部尚书。

  犹如一道闷雷,将整个襄州城都炸了三番,人们来不及去想怎会如此跃迁,就立马备了礼上门拜访。

  那年庄继北十五岁。

  庄父三月后上任,率先去了京中安排府宅、仆人,待全部整顿好后,刚刚开春,庄继北十六岁那年,才和长姐庄苑南坐上了去往京城的马车。

  庄父如今是兵部尚书,手里权力倒也挺大,担心一双儿女在路上出事儿,直接调了一队三都司卫的兵马,亲自护送。

  襄州地处南方水域,山湖纵横,京城于北方伫立,故而从襄州到京城的这段路程,先要顺着两条大江横流之上,后绕齐云山通往渝州,再行官路近千里,方可到达。

  哪怕庄继北在南方待了那么久,大半的童年都耗在南边了,他依旧不经水性,就像是天生的,就算之后学会了游水,依旧耐不住在船上坐那么一小会儿。

  庄苑南取笑道:“起码要半个月才能下了水路上岸,有你好受呢。”

  庄继北胃里泛酸水,吐得七荤八素,头脑晕眩,站都站不稳。

  上船前还听同窗们的话,说要好好在船上看看山水风光,结果一上船,别说看了,他很不能自己赶紧死了。

  他窝在船厢中,虚弱无力,透过窗户,看见了外面朦胧的雾气,和刺破云层的金光。

  其余的便只是听了,听两岸猿啼,听滔滔江水,听疑鹤长鸣。

  他颇为感慨地说:“长姐,当初你身子不好去京中外祖家休养,我猜你就是因为走这水路所以不好的。”

  庄苑南哭笑不得。

  半个月的时间,当真是要了他半条命,上了岸,脚下虚浮,直接跪倒在地,被人背着走了。

  庄继北晕水严重,不能再长途跋涉,便让庄苑南先行一步去往京城,他则在后面慢慢悠悠地跟着。

  庄苑南担心,不肯,庄继北立马道:“长姐你还是快点去了京城吧,替我将我的院子安顿好,况且大舅舅不是也要过生辰了,你总不能不去拜寿吧,你先去,我后面就来。”

  庄继北劝了又劝,这才将庄苑南说动,毕竟庄府无主母,京城确实有好多事物需要庄苑南去应对。

  父亲调配的三都司马的兵力,庄继北一个都不要,直接分给了长姐,让他们将长姐护送回去最要紧。

  而他则有左校尉当时送他的令牌。

  其令牌不能调动兵马,这是自然,但途径至渝州城,渝州城巡防营的私卫却是可以轻松调配的,庄继北调了一批人来,话也说的客气:“家父定当重谢。”

  原先他只要一批私卫便可,谁知他刚出了城门,府衙得知他是兵部尚书之子,又特派了自家的私卫前来护送,如此下来,庄继北的队伍那可真是壮大起来了。

  大梁自开国以来,匪徒盛行,兵乱不止。

  哪怕是途径官道,都说不准会遇见些什么事儿呢。

  他们路上也遇见了,不过手下力量充沛,几下便震慑走了。

  期间还救助了一个同行去往京城的公子,对方一身青色长衫,腰间佩玉,檀木骨扇,其随行队伍中又跟了数十个奴仆,还有一行护卫,只是他们实在不巧,路上遇见的都是格外凶悍的匪盗,那些护卫根本无力招架,险些被绑架了走,幸而庄继北的队伍也从此路过,顺手搭救了。

  对方姓司徒,名惟。乃是从扬州一带探亲回来的。

  两人都是十六七岁年纪,随便说几句就聊到一起了,意气风发,路过层峦叠嶂的高山时,高谈阔论,颇为潇洒。

  庄继北骑在马上,终于体会到了壮志山河的宏光。

  所谓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当真诗如画卷,美景如诗。

  光影交替,刺眼的烈阳穿过树梢缝隙,散落一地,如鱼鳞斑驳。

  马蹄一下一个脚印,嗒嗒嗒地声音清脆极了,悠悠穿梭于诸峰之间。

  野芳幽香,佳木繁秀。

  若有高山瀑布,冰泉溪水,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庄继北将脚程刻意放慢,只为欣赏万里风光。

  因为司徒惟回京还有急事,和他们走了半月时间后,等到了相对安稳的大道后,便先行一步离开了。

  待庄继北到了京城时,已然过去三月有余。

  私卫不可进京,拜别后,庄继北让小厮先回府,自己则在京城牵着高头大马,转悠了一圈,果然富庶。

  襄州城的风貌是秀丽安详,是个让人想长眠的富贵地。但还是远远比不上京城,权贵名流聚集地,宛若一个销金窟,便是你身价再厚重,来了这地方也不足为提。

  来之前,不论是父亲还是长姐,都给他一再叮嘱,再三交代,直言:“京城不比襄州城,权贵颇多,随便扔块石头,砸到的有可能都是三公五侯,一定要低调行事。切勿不可像在襄州城一样肆无忌惮。”

  书院同窗也是如此说:“继北兄啊,你在襄州城的子弟里是第一,没人敢得罪,去了京城就不一样了,可要小心些。”

  庄继北暗自腹诽,他就那么像是一个会惹是生非的人?

  他一向是别人不招惹他,他也绝不招惹别人好不好。

  话音刚落,一阵马蹄疾驰声,回头一看,四五个少年郎身穿华服,长街纵马,潇洒肆意,大笑大喊:“让开!”他们是快活了,路两边的商贩和行人可要惨了。

  牵着马儿的庄继北根本来不及躲闪,还没反应过来,周围就已经传出一阵惊呼声,随后便是筐筐篓篓翻了一地,瓜果蔬菜糕点茶粉,全部淌在了刚刚下过雨的泥水里!

  庄继北也未能幸免,马蹄飞溅,脏污泥水渐了他一身,脏兮兮,黏腻腻。

  不知这地上的水是不是哪个挑肩鱼贩刚刚走过的,还带了一股浓厚的腥臭!

  瞬间,庄继北脸黑了!

  他怒吼道:“前面的!没看见两边有人吗?!”

  他这一声怒喝倒是真让不远处的几个少年停下来了,为首的那个少年勒马,扭头看了眼,随手拆下自己的玉佩,像是施舍乞丐一样,嗤笑一声,扔到了庄继北脚下,在庄继北愣住的时候,便又纵马离开了。

  周围的商贩行人无不投去羡慕的眼神,有个商贩忙替他捡起玉佩,敬佩道:“你是外地来的吧,你还是头一个敢对他们这样说话的呢!”

  说完,目光恋恋不舍地在那块玉佩上打转,庄继北手里握着那块玉佩,当真是平生头一次经历。

  片刻,他笑了,不过是被气笑了。

  这就是旁人口中的京城之人多有低调,倘若这叫做低调,那他的行为都能称为谦卑含蓄了!

  庄继北忍不住骂娘,深呼吸一口气,劝自己冷静。

  看着身上的泥点点,以及那一股极其冲鼻的腥味,想死的心都有了。

  再一看手上的那枚破玉佩,不觉怒意翻涌,他看向刚刚替他捡起玉佩的年轻商贩,问道:“你喜欢?”

  那商贩站住了脚,一时没明白他的意思。

  庄继北极其嫌弃地将玉佩扔到了他怀里,商贩会意后大喜连连道谢!

  --------------------

  是否能拥有一个完结前达到一百收藏的伟大梦想呢(来回翻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