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穿越重生>软甜小可爱被大佬持续亲懵中>第226章 重生年代文里的渣知青65

  “老黄啊,真有这么好吗?是不是你故意这么说的,来逗逗我们?”

  说话的男人脸庞沧桑,还留着两撇胡须。

  “是真的,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高考没有后世那么严格,互相传阅卷子是常见的事。

  听出了被叫做老黄的男人的自信,不只是留着胡须的老师,还有几个老师,纷纷被吸引了过来。

  这些天里,他们遇到的好文章不少。

  但,要说称得上精品的不多。

  只能给到一个中等的分数。

  毕竟,高考制度被取缔了十来年,缺乏系统的教学,学生层次更加参差不齐。

  从老黄手里,他们接过了这张卷子。

  还没看到文章,便被一丝不苟、暗藏锋芒的字迹给惊了一瞬。

  “看来,这位学生,不仅写了一手的好文章,还有一手好字!”

  第一个拿过试卷的老师向众人感慨道。

  这张试卷,是接触过最整洁最干净的一份,没有任何修改的痕迹,一气呵成。

  “好啊,好啊,这篇文章,看得我心中都燃起了一股热血。”其中一位老师摇了摇头。

  文章的末尾是——知识改变命运,前提是人的命运不能差到根本接触不到知识。

  也是这句话给了大家一种深刻的震撼。

  “没想到,我们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还没有一个学生看得清楚。”

  “发人深省,发人深省。”

  “不愧是个满分卷子。”

  大家伙又凑在一块,把整张卷子看了一遍。

  发现无论是解释词语,还是文言文,真的没有一处错漏的地方。

  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姓名框:“沈约?”

  “有这么厚的文学功底,应该是有家学渊源在的,毕竟,这个年代,很多人,吃饭都是奢侈,哪能想到知识的重要性呢?”

  一个岁数稍大,头发斑白的老者叹息道。

  他也是这个语文阅卷组的组长。

  做了一辈子的学问。

  但苦于现实,无法教出更多的学生。

  因为家境,因为金钱,因为政策,束缚住了大家学习知识的脚步。

  知识的重要性不断被人忽视,可,没有知识的力量,又何来与外国比肩,创造出不落后的技术呢。

  此刻,终于见到了一个好苗子,怎么能不让他叹息。

  后面批阅的卷子里,没有像这样铿锵有力的文章,反倒是有一些离题的,或者狗屁不通的作文。

  这些作文看得让人直皱眉。

  “毕竟是第一批开放高考,良莠不齐是常见的。”还是那个老者出声安慰。

  他平静地扫视过众人:“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挑选出那些优秀的人才,只有优秀人才的群体不断扩大,知识才会被扩散开来。”

  改完了卷子,大家长舒一口气。

  但,在出教室时,却遇到了数学阅卷组的老师。

  数学阅卷组的组长和老者是老熟人,大家也会互相交流自己的阅卷成果。

  “我们数学组出了两个满分,其中一个,用的方法简洁利索,我都差点给他判错了!”

  因为是实行的第一次高考,所以考题偏向简单。

  但为了筛选人才,体现差距。

  最后一道数学大题,加大了难度,想要挑选出更顶尖的一批人。

  可那个数学天才,硬生生把那道命题老师,都用了大半张草稿解出来的题目,寥寥几行,便直接印证。

  全是公式的精炼。

  数学天才啊。

  “等等,你说你们那个考语文满分的叫什么名字?”

  “沈约啊。”

  数学组面面相觑。

  他们所说的那张满分卷子的考生,也是沈约。

  毕竟,满分总共就两个,名字都在不经意间被这些老师看了一遍。

  难道?

  真的这么巧吗?

  还真是。

  这种东西,上面还写了准考证,比对一番就知道是同一人。

  英语组的阅卷老师,人数更少。

  不单是会外语的老师教授不多。

  还因为英语卷子好批改,要不就是随便乱填了一些上去,要不就是大片的空白。

  普遍的二三十分,和七八分里,多了一个满分的,就特别显眼。

  一合计,还是那位沈约同学的。

  “这位同学,到底接受过哪里的教育,怎么,我们的卷子,他就没有一个不会的呢?”

  一个老师喃喃道。

  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外,政治的阅卷组也在。

  历史地理的因为批改结束地早,早早便回去了。

  “这位沈约同学,政治上我扣了两分,不是因为有错误,只是因为和标准答案的分歧,其实,按他写的,给满分也可以,只是,还是我们的答案太过于标准笼统。”

  一比对,除了历史地理的分数不知道外,其他的科总分合起来就扣了两分?

  这些科目的分数都这么高,历史地理的肯定也低不到哪去,说不定,又是个满分,大家心里猜测。

  “看来我们省,是要出个高考状元了!”

  他们是从省市各地抽调而来。

  见惯了如今知识匮乏的局面,还是头一次见到拥有这种知识储备,还能灵活运用的学生。

  就算是那些有天赋的,毕竟十来年没有经历高考,能够买到的,也是以前的课本,看到的也是理论内容,或者是十多年前的旧题目,对这一次改革将要出现的题目一无所知。

  这不仅考验了一个人读了多少课本,还考验考生的临场做题能力。

  见到新题,能不能找到核心点,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把它做出来。

  而这位同学,一看就是融会贯通。

  “我来考,让我拿个八九十分可以,但满分,确实太难了。”一位语文老师开口道。

  ......

  沈约正在陪苏缘买鱼。

  也不知道苏缘从哪看的,早晨居然偷偷拿着一把凿子在河面上砸冰块。

  沈约将他拽出来,苏缘才委委屈屈地说想喝鱼头豆腐汤。

  镇上的食品站,沈约要了一个鱼头。

  这种鱼,鱼身上全是刺,鱼头大又肥厚,两腮的肉,还有鱼鳃往下一点的那些肉,是最好吃的。

  又买了一方豆腐。

  打算带着苏缘一起回家炖鱼头豆腐汤喝。

  “沈知青,这里有排骨,我想吃红烧的排骨。”苏缘指着挂起来的新鲜排骨。

  称了三斤排骨。

  都被剁成块装进袋子里。

  红烧收汁的酱排骨,苏缘恨不得现在就飞回家里去。

  “愈发馋了。”沈约笑了笑。

  装排骨的袋子早被苏缘抢了过去。

  根据苏缘的想法,应该是觉得沈知青的手是用来读书写字的,这种累活,就让他苏缘来做吧。

  苏缘反驳:“不是,是天气冷的原因。”

  看到沈约脸上的不信,苏缘灵机一动,煞有其事地说道:“沈知青,还是你告诉我的呢,冬天,身体会下意识储存能量,我这是在储存能量呢。”

  “行了,又没不让你吃。”

  “再买一些菜吧,在鱼头汤里煮一些,不吃菜不好。”

  家里还有腌制的咸菜,但由于天冷的原因,新鲜的蔬菜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