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夜悬黎>79、回江家村

  

  七夕过后,阿欢便着手安排行程,我们预备回江家村去。

  

  几处酒楼茶楼,以及千金楼的经营事宜,皆交由各位掌柜打理。他们人品都很不错,阿欢很信得过他们。

  

  这些事阿欢并未要我多插手,一应的事务皆是她来操持。

  

  我每日需做的事很简单,除了休息,便是听从叶大夫的嘱咐,喝下些补血气的汤药。叶大夫的药有一些效果,勉强能让我不再时时眼前发黑,只是身子的气力仍不如从前。

  

  笑语近来很乖,九岁了,确实是个大姑娘了。

  

  小丫头进学很认真,写的字比阿欢写的稍微强一些。笑语今年进学的时间延长至每日四个时辰,小丫头不觉得辛苦,很是刻苦上进,已能说些文文雅雅的话语了,会背诵不少篇章。

  

  下学后,笑语时常与我和阿欢在一处,偶尔阿欢不在府里,笑语会陪我用膳,与我说些先生讲的趣事,很是孝顺我这个“娘亲”。

  

  我与笑语本无亲缘,阿欢她很会教孩子,尽管有时会觉得她把笑语当个男孩子管带着,不得不承认,这般养出来的小孩大气且懂事。

  

  笑语知我与她的爹爹过上几日要回我的家乡,她磨着阿欢:“爹爹,带笑语一起去吧,笑语一定乖乖的,听您和娘亲的话。”

  

  阿欢一贯的唬人话:“你娘的家乡在山里,山上有许多可怕的野兽,你这小不点的娃若跟我们一道去,定会被野兽给抓走咯,我看闺女你还是乖乖在郡城呆着安全!”

  

  呵呵,真是,大孩唬小孩。

  

  不过笑语已经知事了,不似从前年小时好糊弄:“爹爹不是会功夫嘛,有爹爹保护我和娘亲,定会无事的,笑语要一起去,好不好嘛爹爹,娘亲?”

  

  我对笑语的乞求一向是无奈的,拒绝与不拒绝似乎都不对。

  

  阿欢见孩子懂事了,也不再一味糊弄她了,就与她讲道理:“闺女,我与你娘此番回乡是有要事,待事情办妥了,爹爹再派人来接你,这样成不?”

  

  笑语闻言也同意,她已知晓我身子不很爽利,懂事地不给她的爹娘添麻烦。

  

  出发那日,我们一家三口在府门前,笑语对我与阿欢念念不舍地辞别。

  

  “爹爹,娘亲,你们可要早些办完事情来接笑语。”

  

  阿欢点着头应了她这话,嘱咐她乖乖呆在府里习文学字,听秋雁姐姐的话,又道读书用功是好,也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另外“警告”她不许乱跑惹事,恐她爹爹不在郡城时无人替她撑腰。

  

  我对阿欢这般教养孩子的方式已见怪不见。阿欢极护短,自家人是不许被欺负的。

  ·

  

  马车辘辘,我与阿欢往阔别已久的故土行去。

  

  仍是两辆马车,陆忠陆汤跟随我们,后面那辆马车里装满了我与阿欢的行李,还有阿欢准备着带给往日有来往之人的礼物。

  

  阿欢很是细心,我们乘坐的马车内垫上了厚厚的软垫,铺上了竹席。软垫防震,竹席又带来些清凉。一路上我们并无多少劳顿与不适。

  

  每日三碗的补血气的汤药是不停的,阿欢按时叫停马车,给我熬药。我也乖乖听她的,一滴不剩。

  

  阿欢头回从广阳县来上阳郡时,坐马车行了近四十日,我从江家村走来上阳郡走了三月余。这回,我们坐着马车,因着边走边停下熬药汤,七月十六出的城门,到今日拜月节,走了整月,约莫才走了一半的路。

  

  今次拜月节的米糕是阿欢做的,我在一旁瞧着她借用农户家的厨具,忙忙碌碌的捯饬着。阿欢的厨艺越发好了,米糕清香爽口,炒了几道菜也很合我胃口,夜间与我赏月时边吃糕,也吃些菜。

  

  我很喜欢这样的日子,忘却自己的不适,与阿欢笑闹得很欢。

  

  “阿欢,你往日讲的嫦娥与玉兔相恋的故事,是杜撰的还是真的?”

  

  “哈!夫人你说呢?自然是真的,你瞧瞧那月亮上是不是有座宫殿,那就是玉兔的府邸‘广寒宫’,嫦娥嫁给玉兔姑娘做媳妇儿后,两人就一直住那宫中。她俩可是神界之中两女相恋的模范哦!”

  

  我当然知阿欢是杜撰的,她就从未信过天上有神仙之事。

  

  不过阿欢说,玉兔是只很漂亮的兔姑娘得道成仙,白净的衣衫长发飘飘,与艳绝天庭的嫦娥仙子结为妻妻,过得很幸福。阿欢说,就像我与她这般幸福。

  

  真好!有情人就该是幸福的,才不辜负活一遭。

  

  我一点都没有被阿欢给逗弄了的感觉,阿欢讲的故事总是很美,美好的人儿美好的感情,美好的结局与美好的祈愿。

  

  “阿元,这是咱俩第四回一起过拜月节,算起来我们迈过了七年之痒了。真是值得好好纪念一番!”阿欢抱着我,蹭我的颈子,在耳边与我融融叙话。

  

  “七年之痒?”是什么?

  

  阿欢自然替我释疑,解释着:“七年之痒,是老天会给恋人们设置一个七年的考验,若是两人心心相印,相濡以沫,齐心协力度过这道关卡,便能余生一路顺遂,美满幸福!”

  

  “唔,可是我遇见你时是九月廿八,还差上四十三日呢!”

  

  阿欢解释的我都信,七年的关卡,剩下的几十日,我们定能平安度过去!我希望与阿欢携手白头,余生一路顺遂,美满幸福!

  

  阿欢笑我傻,甭说四十三日了,就是四十三年,她亦待我如初心,定陪我很久——余生有多久,便陪我多久。

  

  我很幸福,这人总是这样,不问缘由倾心待我。

  

  阿欢三十岁生辰时,我们停下找了家不错的客栈下榻。我借了客栈的厨房,为阿欢做了六道菜,希望如阿欢说的那般“六六大顺”,祝福阿欢一切顺利。

  

  唔,我与阿欢有日子没那啥过了,阿欢生辰我想着她定是想的,便低语问了她。阿欢却抱着我摇头,说这般与我在一处便好。

  

  我自是知她怜惜我的身子,主动吻上她,勾着她的欲。想她与我忘却些忧虑,身心皆放松些,舒畅些。

  

  毕竟,阿欢曾是那般热衷于这事。

  

  羞臊自是羞臊得紧,只是敛去些,欲与她做这些欢事。

  

  而后,阿欢仍未动我,除了摸摸我吻着我,并未深入。倒是自行配合着我,释放着她勾我魂魄的无与伦比的美。

  

  我们在九月初八这日晚间赶到了广阳县城,住进了曾经住过的同福客栈。

  

  仍是天字号房,晚间我与阿欢共浴,她喜爱伺候我洗浴,然后时不时吃些豆腐。阿欢最喜欢的是她靠坐桶边,把我揽到她怀里贴着,吮我脖颈,偶尔吃几口馒头。

  

  总归,极少会正正经经好好沐浴的。

  

  阿欢说这是情趣,让我莫要总害羞。我早就不羞了,巴不得多些这般的情趣。因阿欢每此时,眉头总舒展些,杏眸之中总是带着柔柔的情意,浓稠得化不开。

  

  她欢喜,我何乐不为?

  

  次日,我们启程回江家村。

  

  山道略微狭窄,马车宽阔些,不似牛车走得自如。不少地方坑洼着,阿欢干脆与我下车步行,她要背着我,我未允她,背着人多累,阿欢亦是女子,我亦心疼她,况我能自己走的。

  

  陆家两兄弟牵着马,艰难地催着马跟着我们走。

  

  阿欢说等到了村里,让江大郎带些人手把这路修修,也算是惠及江家村的子孙后代。

  

  她总是有诸多的理由,说修好路,大家伙儿就能更多些便捷,能走得远些多些见识,亦能让子女们不囿于一处……

  

  怎么说呢?这话没什么错,只是村人更习惯平淡日子。像我这般不管不顾地出走寻人,应再无别人了。

  

  说着话便到了村里。

  

  一路上遇见不少的熟人,极少有与我打招呼的。毕竟,我不仅“命格生克不详”,而且还脱族自立“不知礼义廉耻”。

  

  敏感的阿欢立时察觉了他们的冷淡,虽有疑惑,却未问我因由,很是自如体贴地牵着我的手,身后跟着两辆华丽的马车,往我们的小院子走去。

  

  “哎哟,元丫头,是你回来了?”

  

  六婶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洪亮,三年过去了,六婶显老了不少,热情仍是一如往日。

  

  “六婶。”我与阿欢都与她打招呼。

  

  阿欢仍是男子装扮,六婶恍惚了片刻,惊声问:“你可是欢哥儿?”

  

  “是我!”阿欢并无隐瞒,笑着答她。

  

  到了小院门口,六婶去喊旺发来与我们搬行李,旺发已十六岁了,是个大小伙子,高高壮壮的与六叔长得很像。

  

  陆家两兄弟与旺发按着阿欢的吩咐,逐一把马车上的物什都搬进院内堂屋暂搁。

  

  小院算是干净,六婶与我说,这几年二姑母时常过来做些打扫,晒晒被子,时常念着我回来。闻言我心头一热,走了三年了,原以为对江家村并无多少挂念,并未料到二姑母会这般惦记于我。

  

  阿欢让我先去六婶家歇息,她收拾好屋院过来接我。我听她的安排,去六婶家喝些水,聊聊这几年的事。

  

  体贴细心的阿欢给六婶带来的礼物很丰足,上好的茶叶三罐,茶具也有一套,长途跋涉酒不甚好带,总共便只带了十坛,分得一坛清酒与六叔,另几匹绸布。六婶连声说这礼太厚重,她不好收下,只愿收一坛子酒给六叔尝尝。

  

  阿欢诚挚道:“六婶,我离江家村多年,阿元全赖你照应,这点子物什不值什么,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我心中对您很感激,也不与您多客套,东西您必须都收下,我与阿元此次回来,日后还有许多地方烦劳您之处呢!”

  

  自豪与骄傲感油然而生,我的阿欢这些年越发地温厚了。

  

  亦很是感动,我自然知晓阿欢这般作为,多是为了积攒些善意,让我多得到照料!

  

  她,是个很好的恋人,是我最好的恋人。

  

  我从六婶的口中得知了许多村里的事:三伯家的闺女年前与人私奔了,三伯气得大病数月;村西头四五家人合伙倒卖牛货,发了财一同搬去了县城里;表哥与表嫂生下了第三个娃娃……

  

  最大一件事是秀才果真中了进士,在京城里做了八品的“高官”,把小梅与他娘都接去京城享福了。

  

  阿欢手脚利索,不到一个时辰便来接我了。

  

  六婶留我们用膳,阿欢说改日再一同吃,今日刚归家,她已“起了灶火”做好了膳食。

  

  我曾与阿欢讲过,久未归家要起灶火,昭示主人家回来了,日子又要红火起来。阿欢都记在心里。

  

  日子是否红火都好,只要我们平安喜乐,便是福气。

  

  阿欢做的是她惯常喜欢做给我吃的“全家福”,其实就是砂锅煲,内里有肉,蔬菜,豆腐,丸子,菌菇等,因各类菜品齐备,阿欢管这个叫全家福。食材是今早在县城买好的。她这恋人很细心,我被照顾得很好!

  

  陆家两兄弟头一回吃上这般的砂锅煲,赞叹着好吃,我生恐他们把舌头都吞了下去。

  

  全家福,很好的名字,寓意亦很好!全家都有福,便是我们共同的祈愿。福气总不嫌多的,愈是温厚宽仁,福气愈是满满而来。阿欢说得很是对。

  

  甚为想念的小家,因着身边这人的陪伴,破破旧旧的小院立时氤氲着最暖的意蕴。

   

作者有话要说:

行万里路,归于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