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全江湖最靓的仔[综武侠]>第89章 天赐良机(一)

  两匹矫健的马儿并驾齐驱,烟尘滚滚,马车将汴京城抛在身后。

  冷血在出城门时便接过缰绳,脊背挺直,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前方,赵决明盘腿撑膝,也向前方望去。

  冷血在看路,赵决明在看天。

  天边流云成堆,碧空如洗,遥不可及。

  赵决明看了一会儿,瞥了眼身侧的冷血,举目回望。

  城门已化作小点,高山巍峨连绵,随着马车的行进化为朦胧的灰色阴影,如墨色晕染在天际。

  深秋的风冰冷而压抑,天边流云掠过,赤日隐去身形,天地微暗。

  那段遥远而漫长的梦中的似乎也有这般情形。

  ——远去的城门、逼仄的天空,自幼生长的城池中烟雾腾天,凄风卷来痛苦的哀泣,高山静立,以千百年不变的沉默相送。

  “他”哀戚回首,于寒风中垂泪遥望,印在眼中的是一座奄奄一息的城池。

  ……

  赵决明闭上眼,再睁眼。

  此时云过天明,秋阳明朗,枝叶簌簌作响,凉风拂面而去,远处的汴梁城依旧生机勃勃,完好无缺。

  他收回视线,向马车前方看去。

  *

  冷血答应诸葛太傅的提议,主动与赵决明同行的原因不仅仅是因“公事在身”、“恰好顺路”、“彼此间有个照应”,还因为赵决明的身份实在是存疑。

  他并不想怀疑朋友,可作为六扇门的捕快,冷血已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怀疑过许多人。

  与赵决明离京同行的第一日,夜宿郊外,他与赵决明轮流守夜,李姑娘在马车中歇息,相安无事。

  与赵决明离京同行的第二日,入一小镇,赵决明抓住一个小贼,夜宿客栈。

  第三日,赵决明同欺男霸女的恶霸产生纠纷,冷血听到消息时对方已将恶霸押至官府,他匆匆赶去,以六扇门神捕的身份命当地知县严正处置。

  当日傍晚,冷血倚窗外望,眼睁睁地瞧见一只白底灰羽的海东青自天际翱翔而来,飞速冲进隔壁赵决明的房间。

  他耳力极佳,听得隔壁传来一阵稀里哗啦声,乱糟糟的声音消失后,赵决明慢悠悠地叹了口气。

  半个时辰后,冷血听见振翅之声,偏头往窗外望去,只见海东青翱翔于天际,须臾间已不见踪影。

  赵决明似乎并无隐瞒之意,说是与家人联系所用,如今则用来与宫中的太子殿下或是官家联系。

  至于交流的内容,则是路上所见到的风土人情。

  此地恶霸有仗势欺人之嫌,知县则有徇私舞弊之疑,纵然在冷血的威压下知县不得不严正处置,可保不准还有些腌臜事。

  他们赶路匆忙,太子看了赵决明寄的信,自然会与官家商议后再做处置。

  冷血并不意外,他在之前与赵决明同行便已经明白对方与寻常江湖人不同,有些事更乐意按律法评判。

  可这并不意味着赵决明是心慈手软,奉公守法之人。

  赵决明从不说家世如何,但冷血见他有宝剑秋霜,如今又有名鹰海东青用以传信,定然家世不凡。

  这海东青也许本是他家中所用,如今用来与太子殿下交流,只能说明两人确实一见如故。

  冷血没有多想。

  三人继续一路向山西行去,路见不平则拔剑相助,冷血不近女色,赵决明木头一个,李姑娘是一不习武艺又寡言少语,三人明面上倒是相安无事。

  石观音学得奇功,自封穴道,旁人看来只知她是一弱女子,丝毫看不出她乃习武之人,这也是她能够蒙骗南王等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两人同行时为防止露馅,不敢折腾,话少露面少,冷血只当她是为避嫌,并未产生其他的怀疑。

  不管是赵决明还是冷血,都未看出这位身世坎坷的李姑娘身份不一般,只一心一意往山西阳曲去,护送这姑娘归乡。

  石观音意图寻住机会摆脱二人,只是苦于两人太过尽职尽责,她竟丝毫没有逃脱之机。

  她不想让“李姑娘”的身份暴露,便使尽浑身解数试图让自己脱离队伍,独自离去。

  可平常如木头一般木讷的赵决明总是在不该贴心的时候变得贴心起来。

  李姑娘对赵决明和冷血的公事私事并不了解,但见两人行色匆匆,总是时不时地与飞鹰飞鸽联系,善解人意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表示如今已入山西境内,不必再劳烦两人护送。

  “两位愿意护送小女子归乡,不胜感激,只是近日冷捕头公事在身,少侠意在江湖,小女子实在不愿再劳烦两位。”

  李姑娘情真意切,加之此时离阳曲不远,不管怎么看似乎十分道理。

  冷血前些日子收到了铁手寄来的信,叶孤城一行人早已回了白云城,而铁手在南海附近寻找追命的踪影,已有了些许线索。

  他心中挂念此事,平日里显露出来,李姑娘与赵决明自然有目共睹。

  赵决明作思考状,冷血微微垂眼,似乎有些心动。

  石观音心中一喜,不动声色。

  绛衣少年思考出答案,道:“既然离阳曲不远,那我更当亲自送你回去。我答应了官家,自然要信守承诺。”他微微一笑,笑容明朗,“姑娘不必担心。”

  少年姿容出色,此时一笑更显风华,可石观音却无暇欣赏——这一路上她不止一次认识到赵决明容色之昳丽,却同时也见识到此人的耿直木讷,之前她被噎得说不出话,此时却希望对方能继续木讷下去。

  赵决明又道:“李姑娘手无缚鸡之力,加之貌美如花,一人上路难免会遇到危险,有我在便无须担心。”

  石观音不语,心中冷哼,赵决明嘴上夸她貌美如花却总是木讷的如个瞎子一般。若是赵决明早个一年落在她手中,如今已然是个真瞎子了。

  赵决明没有关注石观音的反应,他偏头看着冷血,想知道对方意下如何。

  这一路上确实有来找赵决明寻仇的人,大多是他曾经的手下败将,加之他直言直语,敬他的人多,恨他的人其实也不少,只是寻仇之人中并没有神侯府众人所担心的无花与石观音。

  无花在开封府被人劫狱的消息在不久前终于瞒不住,有人说曾在山中见过曾经冠绝江湖的无花大师,传的人多了,朝廷不得不承认了此事。

  在朝廷承认之前,江湖上因无花现身的消息而心思浮动,人人都想习得辟邪剑谱,得无花者得辟邪剑谱;而朝廷承认无花被人劫走时,顺带说了句辟邪剑谱并不在无花手中。

  有小半人因这句话放弃寻找无花,但更多人却仍旧抱有希望。

  无花不见人影,却又无处不在,连路边小馆中的小二对辟邪剑谱有所耳闻。

  于公于私,冷血都不该将时间耗在护送李姑娘一事上。

  冷血知道赵决明是为他好,却并未立刻作出决定。

  石观音算盘打空,不得不再与两人同行。同行两日之后,冷血收到铁手再次寄来的书信,神色难掩欢喜,欢喜过后,眉梢眼角便带上一丝忧虑。

  铁手在湛江一偏僻的渔村中发现了追命,此为喜,忧则是追命受了重伤,疑似中了醉梦浮生。

  赵决明听了这消息,也蹙起了眉。

  冷血从沉思中抬首,便见身旁少年眉头微皱,亦是一副沉思的模样。

  他开口道:“我大约不能同你去阳曲了。”

  赵决明眨眨眼,善解人意道:“我知道的。”

  冷血又道:“你路上小心,凡事三思而后行,莫要莽撞行事……即便是遇见石观音,也莫要硬扛。”

  赵决明点头,也道:“我会去找醉梦浮生的解药,若是你们相信我,大可以让我也出一份力。”

  罗刹教远在西域,虽说在昆仑,却没人知晓他们的根据地,加之金人相阻,从罗刹教手中拿到解药是件难度极大的事。

  他们更倾向于从罗刹教手中购得“醉梦浮生”的组织中取得解药。

  冷血微愣:“你不必如此……”

  赵决明道:“太子殿下是我的朋友,追命捕头是你的师兄,我自然要出一份力。”

  冷血心中微暖,不再多说,当日便趁着天色仍亮,揣着心事,骑马南下,一骑绝尘而去。

  于是三人行变成了两人行。

  不止赵决明松了口气,石观音也松了口气。

  冷血聪慧敏锐,慧眼如炬,他在时石观音谨言慎行闭门不出,就怕这人看出些破绽来。如今冷血一走,便只剩赵决明这一根木头了。

  赵决明浑然不知自己的一位仇人就在身侧,只想着快些送李姑娘回乡,再去做他自己的事。

  找解药,捉无花,涨声望,他要做的事有太多太多,在回汴京当他的太子之前,他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石观音却又不那么急于脱身了。

  冷血与赵决明两人或许足以同她一战,但单凭赵决明一人,石观音认为他并没有与自己相抗的身手。

  实乃天赐良机。

  石观音不无得意地想。

  赵决明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人物,石观音已尝够装作温柔小意时被哽得说不出话的滋味,冷血走后她蓄势待发,蠢蠢欲动。

  两人紧赶慢赶,于傍晚时分入了阳曲,寻了家客栈,商议好明日便上山去静虚庵,便让小二上了饭菜。

  长途跋涉难免劳神费力,赵决明在楼下捧着饭碗时神色倦恹,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李姑娘看在眼中,贴心地将菜挪了挪位置,得到少年的一个满怀善意的微笑。

  李姑娘回以一笑。

  月明星稀,树影婆娑,床榻上的人呼吸平稳,已然陷入沉睡。

  一道黑影在门外停下,一根竹管扎破纸糊门窗的一角,烟雾渐渐冒开,一刻钟后,门开了。

  门外黑影依旧伫立着。

  一位娉婷婀娜的人影,从另一侧走进屋中,在传遍站定,目光森冷的垂眸下望。

  此人正是石观音。

  山西阳曲,确实是“李姑娘”的故乡,“李姑娘”的家世身份确实不假,但这位命薄的姑娘也早死在了贼匪手里。石观音那时为了躲避六扇门的追捕,在吩咐原先安插在此处的暗桩为她安排假身份之后,便立刻离开了阳曲。

  这客栈是她找的,客栈里的人自然也是她的。

  当初石观音身负重伤,来不及医治便狼狈逃远,听闻南王车驾经过的消息,有意倒在了对方返程的路上。

  任凭六扇门再有能耐,在皇室贵族前亦要束手束脚。

  纵然南王意图谋反未曾预料,起码大部分事情皆如石观音想的那般发展,如今她伤好了大半,赵决明又落入她手,便只剩报仇雪恨与东山再起了。

  沉睡的少年毫无动静,大约是白天的众多事宜耗费了他的精力,连床畔有人也毫无反应。

  石观音微微俯身,用手指轻轻勾着少年的侧脸,从太阳穴,滑过脸颊,最后停在对方的颈侧。

  她扼住对方的脖子,少年呼吸平稳,鼻息温热。

  石观音想起因此人而所遭之难,恨意上涌,却又不想让对方轻易在睡梦中丧命。故而她收了手,点了此人的昏睡穴,又封了他四处穴道,让此人醒后也无力反抗,随后扬手让门外候着的人进屋。

  门外黑影是一高大威猛的汉子,进屋后静立一旁,只待石观音明确吩咐。

  石观音在昏暗的屋中环视一圈,并未看见赵决明的包袱,没有多想,让手下拿起床内侧的秋霜剑,一并扛起赵决明,一主一仆加一根昏睡不醒的木头一同离开了客栈。

  夜色浓稠似墨,择人欲噬,乌云蔽月,前路昏暗。

  石观音的眼中却闪着兴奋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