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上次蜀王城地震, 这次回疆反叛的意义重大,贾赦可不敢再像上次那样一走了之。

  战争在即, 粮草的调动可有部分担子在他的脑袋上。

  不过调动粮草对于贾赦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以前他和司徒琛都在户部的时候, 他就辅助司徒琛弄过, 如今他一个人挑大梁倒也没什么难度。

  安南那一带年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也不存在拆东墙补西墙来凑军粮的事儿。

  再加上司徒琛在信中的宽慰, 让贾赦放那颗紧张不已的心放松了不少。

  二皇子在回疆可不是稻草人, 在回疆经营这么多年,早就将不少大齐的力量渗透进去。

  所以说大齐早就有所准备, 哪怕立马开战也毫无畏惧!

  正当贾赦琢磨着万一等会儿皇帝陛下召见他,而他该说些什么的时候,宫里的太监跑了过来。

  “尚书大人快准备进宫吧, 皇帝陛下想要召见您呢。”

  事不宜迟, 贾赦深吸了一口气, 赶忙乘着马车去了皇宫。下了马车以后, 贾赦一边走着一边整理了一番官服, 并将乌纱帽戴正, 心中还在盘算着皇帝陛下等会儿都会问他些什么问题。

  “这回怎么不跑了呢?”

  皇帝在免了贾赦的礼以后,开着玩笑问道。只是皇帝有心情开玩笑,贾赦可没胆子开玩笑。

  而且连把实话全都说出来的胆子也没有。

  万一他在皇帝陛下面前说勤王殿下已经给他写过信告诉他没问题, 皇帝陛下不得更加怀疑他和司徒琛之间明明都已经不在同一个衙门还藕断丝连, 难不成是想沆瀣一气结党营私?

  “回禀陛下, 微臣觉得这一战大齐必胜!”贾赦在脑海里掂量再三, 说了这么一句听起来无懈可击的答复。

  如果皇帝陛下问他为什么这么有信心,贾赦就会回答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要是老天爷开个大玩笑,让大齐打了场败仗,这也只是他各人的猜测与希望而已。

  胜败乃兵家常事嘛。

  然而皇帝心中也觉得这一战大齐是必胜的结局,所以也就没多和贾赦闲扯那些没有用的,直接让贾赦调动粮食到前线支援二皇子。

  贾琏可是在二皇子的军队里当小兵儿呢,皇帝更不担心贾赦会在这件事情上糊弄了。

  如何调动粮草都有现成的流程,贾赦只要按照流程来就可以。不过贾赦琢磨着皇帝陛下要稳操胜券的心思,就将运输粮草的数目按例提了两成。

  将士们吃饱了饭才有力气保家卫国抵御外敌嘛……

  反正大齐不缺粮食,八皇子在贾赦提议多送过去一些军粮以后点了点头。在贾赦还没吃到食堂做的点心的时候,皇帝批准的奏折就已经发回到贾赦的桌案上。

  有了皇帝的命令就好说多了,搬运粮食的事儿有专门的人负责,用不着贾赦跟在现场无时不刻地盯着,只需要等着各个地方的回信就好。

  “幸好安南云南一带离回疆不算远,而且道路不久前也修通了。我估计等其他地方的粮草运输到了,那些逆贼也都被打趴下了。”

  司徒琛坐在食堂的包间里说着,一看贾赦竟然在走神,就知道贾赦还是放心不下贾琏。

  儿行千里“爹”担忧嘛,何况这还是稍有不慎就丢了性命的战争。

  “我还是担心琏儿为了立功冲锋陷阵,万一脱离大齐的部队被敌人包围,双拳难敌数箭……”

  为了不让贾赦继续胡思乱想,司徒琛开始不断投喂贾赦。

  填着肚子就没精力动脑子胡思乱想了。

  等晚上回府,在不打饱嗝以后,贾赦把贾瑚夫妇以及王熙凤叫到了院子里,说明了一下回疆叛乱的事儿。

  要不是王熙凤曾经听她爹说过几句回疆的事儿,都以为贾琏是要马革裹尸,把她叫过来事要和大哥大嫂商量过继个孩子到贾琏膝下的事儿呢。

  深知自己弟弟是什么德行的贾瑚无奈地叹了口气,多几道疤倒是无所谓,反正贾琏从小就嚷嚷着那是男子气概。

  只要贾琏到时候能囫囵个地喘着气儿回来,可别缺胳膊少腿儿就阿弥陀佛……

  “那二百鞭子才过去多长时间,琏儿还是能有点记性的。”只是贾赦也不敢叫准,只能寄希望于贾琏的自觉。

  “大不了功过相抵,总之二弟不会有事儿的。”婉晴郡主想得就远了一些。

  本身贾琏就凭借之前的军功得封一等将军,和贾瑚这个侯爷世子享受同等的待遇。若是再有军功那就晋升成和贾赦一样的侯爵,那可就要“出大事儿”了。

   那些把脑袋削成尖儿往上挤的人,绝对会不懈余力地攻击贾琏,就算把贾琏的所有功绩都抹杀也未见得会放过贾琏……

  这么一想,让贾琏功过相抵倒是个好主意。即能锻炼又不会太过显眼。反正功绩是实打实的,只要皇帝陛下心里有数,别到时候翻脸不认人就行。

  回疆叛乱的消息并未被压下,不少人茶余饭后都说起这事儿,在王熙凤身边练习鞭子的贾迎春也听到了好几耳朵。不过贾迎春见她二嫂像没事儿人似的,心中就猜测她二哥在回疆那边肯定不会有事情。

  要不然就算她义父走不开,她二嫂也会千里走单骑,杀到回疆把她二哥救回来。

  不过凭她二哥的一身好功夫,似乎用不着“救”这个字儿。

  “不知道二哥什么时候能回来,应该赶不上勤王世子嫡长子的抓周了。”贾迎春说着将鞭子收起来别在腰间,坐下来休息着说着。

  王熙凤摇了摇头。三月份就是勤王世子嫡长子的抓周,就算贾琏后背长了一对翅膀,也不能飞回来赶着参加。

  “今年回来是够呛了,不过倒是差不多能赶上明年大侄子与侄女的抓周。就看贾琏这段时日在二皇子身边被磨砺得如何了,说不定能提前回来。”

  毕竟贾琏还有考武举的雄心壮志,又不是真的去当小兵了。

  司徒琛也是这么和贾赦说的,贾琏在二皇子身边不会待得时间太久。虽然贾琏日后搞不好也要镇守边疆,但现如今贾琏只需要观摩,学习一些经验就好了。

  日后的事情日后再说,起码得过了武举。

  毕竟贾琏是打算走武举的“正途”,要是当初就接受直接授官,贾琏现在怕是已经做到中级的武官了。

  “恩侯,马上就是策儿的抓周宴了,想好到时候往桌子上扔什么做添头么?”

  再过半个月就是司徒策的抓周了,司徒琛这个做祖父的想着左右如今回疆的局势就那样,还不如先关心一些自己粉雕玉琢像年画娃娃似的小孙子。

  每家抓周都是走个固定流程,这种情况贾赦都是送块玉佩意思一下,遇到像司徒琛这样关系极好的,也就亲手雕刻一个个头更大一些的东西送到抓周的桌子上。

  “还是玉佩呗……听说彻儿和紫兰还没开始训练孩子抓周?这似乎有些不妥啊……”

  虽然抓周上抓到了什么并不会决定日后的发展方向,但也不能放任孩子们随意乱抓吧。尤其是这两个孩子还是皇帝特殊关照过的曾孙。

  要是司徒策也像贾宝玉上辈子那样抓到了一盒胭脂,那司徒策日后的路可就变得相当难了。以后哪怕丝毫没有出错,也会有人拿出当年抓周的事情来嘲讽。

  不管怎么说,最好还是教一教孩子,免得真的给孩子日后的名声添麻烦。

  司徒琛摸了摸胡子点了点头,觉得贾赦说得十分有道理。

  “我猜彻儿想的是反正桌子上摆着的都是没毛病的东西,也就不折腾小孩子了。抓周之前多确认几次,到时候也就不会出错的。”

  “王爷心中有数就好。”

  贾赦琢磨着如今回疆还未彻底平定,司徒策抓周的事儿估计众人都是礼到人不到,不折腾小孩子也就不折腾了。

  过了几日,司徒策抓周的时候确实如同贾赦之前设想的那样,看着礼单上的东西可真是不少,就单说上好的徽墨加一加都有两箱子了,然而人倒是没来多少。

  不过出乎贾赦的意料,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亲自来了。

  “不必紧张,孤就是过来瞧个热闹,回去好讲给父皇听。”太子说话声音掷地有声,完全看不出来像是有什么隐疾的样子。

  贾赦不知道太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改变,但隐隐有种不太妙的感觉。要知道宫里医术高明的太医都对太子的身子没什么好办法,如今太子的身子竟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该不会是吃了什么丹药,造成表面光鲜的假象吧。

  只是这事儿贾赦也不敢问啊。

  太子还真是来看侄孙儿抓周的,看到司徒策抱着贾赦送上去的玉把件不松手,便笑着要回去讲给他父皇听。

  在离开司徒琛的王府之前,太子殿下还将贾赦叫过去告诉贾赦一些回疆的战况。

  回疆的局势就像贾赦当初猜测的那样,大齐这边的优势十分明显。很快有些部落已经意识到原本他们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如今趁着还没被灭族赶紧投降。

  “恩侯不必太过担忧,贾琏只是受了些轻伤,估计回京之前就能痊愈……”

  太子的仁厚并非是装的那一天两天,贾赦听到贾琏的情况后立马向太子表示感谢。他手里也没什么能让太子瞧上眼的东西,干脆就送些人参这种补药吧。

  正好他之前种下的林下参可以挖出来了。

  然而太子库房里的人参多得很,以至于人参用起来就像切萝卜似的毫不心疼,实在是不缺贾赦送去的那些。

  “孤现在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