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公子何日不风流>第224章

  可她却从来没想过,趋附于权势之下永远都不如自己掌握了权力,而那天盛储君之位,是不是真的非赫连承不可。

  又五年,玉氏党派风头正盛,后宫却传来噩耗——玉贵妃小产,终身不可在孕。

  这事仔细想来也不算震惊。左相玉安然予朝堂之上只手遮天,宫中官员大多依附左相势力,赫连熙为牵制玉氏,定然不会让其想留下皇嗣,但表面终归还是要给玉家一个交代。

  宫内势力大多互相牵制,牵一发而动全身,想找一个简单的替罪羊,便只能从那些没有势力依附的后妃下手,皇帝表面上派太子彻查此事,实际上却暗自将矛头指向怡妃。赫连承虽然不想将怡妃推下水,却也不能违抗圣意,况且时事向来以大局为重。

  于是兜兜转转,最后那个迫害贵妃,杀死皇嗣的罪名还要由这个软弱的女人来背。

  赫连祁重新回到怡心殿时,那个他应该称之为母妃的女人,此刻正毫无生气的躺在床上,身边摆着一个青玉琉璃杯。

  对面前的一幕恍若未闻,赫连祁如往常一般回到案几旁,认认真真的将书本放好,这才出门唤了宫女,告知她怡妃的情况。他说话的时候声线十分平稳,似是在阐述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半个时辰后,怡心宫的宫女乱作一团,传旨的吴公公咳了几声,这才纷纷跪了一地。

  “传陛下口谕,怡妃周可怡品行不端,残害皇嗣,其心可诛……”

  赫连祁平静的跪在地上,仔细聆听那些人为这个软弱女人扣上的一条条“罪愆”。

  “……妇行有亏,罪孽深重。然祸不及子,念六子尚且年幼,今命六子赫连祁前往毓景宫,由德妃赡养。”

  “儿臣领旨。”

  面前的少年不过舞勺,吴公公扶他起身,顺势在他手背拍了拍,安抚道: “六皇子不必忧心,舒妃娘娘性情温良,定会视殿下如己出。”

  赫连祁闻言斜挑起嘴角,“有劳公公带路了。”

  舒妃是乃是陈太傅的次女,皇三子赫连章的生母。皇帝曾于百花宴上赞赏其出尘灵秀,天真无邪。

  可细细想来,能在宫里生活下来的妃子,有那个是毫无心机手段的?

  怡妃出殡之时,赫连祁就挺着腰板跪在棺前,眼睁睁看着内侍将棺木抬走,眼泪都没掉一颗。

  有宫女背后论起,司掌哀事的太监也只是叹一声,“这么大年纪的孩子怎么可能如此凉薄,大概是吓傻了吧。”

  吓傻?

  怎么可能。

  他只是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她自找的,她本就不配得到同情,更何况眼泪。

  所以他从不称呼可怡为母妃,那个本该是他最亲近之人,到头来却只落下了一个称呼——“那个女人”。而她的隐忍,她的退步,她的所做的一切一切,在赫连祁看来,根本就是愚蠢。

    愚不可及。

  眼前的火盆灼烧着纸币,依稀有灰尘进了眼中,赫连祁用力揉了揉眼眶,直到眼睑周围都开始发红才罢手。

  你看,现在她死了,一无所有的死了,死时身边连个丫鬟婢子都没有;而在她死前的三天,她还曾对自己说过,其实她很想再吃一碗家乡的南糖团子。

  为什么?

  因为她懦弱,因为自己无能。

  身在皇家,弱即为原罪。

  后来赫连祁还是去了趟御膳房,他将那里所有的南糖团子全部埋到了怡心殿的花园中,还顺便打伤了总是为难自己与怡妃的那四名女官的腿。

  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天,那几名女官便再没有在皇宫出现过;膳房总管如往常一般忙碌着,似乎并不知晓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于是事情最终还是被压下了,但它究竟是谁压下的,赫连祁心里猜了几分便不再深究。

  管他呢。

  再后来,先帝立储,六子赫连祁与三子赫连章一并封王。那时的他已经学会了明锋暗藏,人前做起了懒散王爷的名头,每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一次偶然的机会,赫连祁路过青毓楼,于侧门外遇到了一位衣衫不整,满身酒气的小道士。

  那道士刚被楼里的龟奴赶出,此时站在路边唉声叹气,正巧挡了前方玉子林玉长史的路。这玉子林乃是玉左相的亲弟,玉贵妃的表哥,仗着后台强硬,平日里十分嚣张跋扈。

  “哪里来的酒鬼道士,”玉子林身边的侍卫本想一把将人推开,哪成想那道士侧身一避竟险些让他栽了个跟头。

  道士回身倚靠在柳树边,他醉眼朦胧的瞥一眼玉子林,嘴里轻轻念叨。

  “君子见机,达人之命,运者,时也,命也,气数也。”

  玉子林似乎也有急事,便没有同这个疯言疯语的道士纠缠,只啐骂了几句便匆匆离开。

  见没什么热闹可看,赫连祁挑挑眉就要离开,却听那道士突然口齿不清的笑道:“玉虎逢霜,气数已尽;大厦将倾,是挽回乏力,在劫难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