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仙剑屠魔传>第二十章 仙剑一探龙虎潭

更新时间2008-9-14 22:00:48 字数:6177

 李望愁和天山神医王思远以及小晴炼成剧毒的解药,成功的将王贵英救活,几个人立刻动身赶往少林寺。

  李望愁和小晴身兼九转神经的轻功,自然是比王思远快很多。但是望愁他们还是收着脚步,不让王思远难堪。王思远明白一切。但是技不如人也无可奈何。只是暗自佩服望愁小小年纪身兼神功。

  几个人遇山翻山,逢水渡水。车难走,骑马。马难行步行。一路上,竟走直线。缩短了不少的距离。不久就到了河南境内。

  一日路过一个山岗。忽然见一匹骏马飞奔而来,那马浑身黑毛,蹄声如石。但是汗流浃背。显然已经狂奔了几天。马背上一个人,身穿将服,头戴战盔,背后背着一个箭囊,插着一杆小旗。上写“令”字。马身上挂着一杆长枪,此人也已经疲惫不堪,而且身上还插着一把箭,深深的刺入肩膀,他摇摇晃晃,显然已经支持不住了。果然走不远就摔到路边。昏迷不醒。望愁一看,赶紧飞身过去,仔细观看此人。面如土色,双唇干烈,但是威武仍然可见。

  “此人必定是个将才!”王思远说到

  “只是,不知道因何受伤。看来是我大明的官吏。不能见死不救。!”望愁说

  “可是...李少侠时间紧迫,我们恐怕没有时间纠缠了。”

  “这样!前辈和小晴先回去救人,我随后就到。有小晴在,没有人会阻止你的。一切就看您的了。拜托了!”

  “好吧!少侠果然是侠义心肠。只有这样了。”

  “小晴你和前辈先走吧!”

  “恩,你自己一切要小心啊,赶快回来啊!”小晴说

  “恩!快走吧!”

  就这样望愁带那个昏迷的人到了前面一个村庄,找了一个人家。那主人到是好客,给他们准备了床铺饭菜,还请来一个大夫,为那人止血疗伤。望愁再三的谢过。晚饭时分那人清醒过来。望愁赶紧过去。

  “这位将军,您刚才失血过多昏迷了,现在已经没有大碍了,不知道您是哪里的守军啊!哦!如有不便就无须讲,只要好好养伤就可以.”

  “多谢壮士救命之恩!军机大事多有不便,恕不多讲。愿闻壮士大名,日后必报。”

  “在下只是一个江湖上的流浪人,我姓李名望愁。”

  “啊?你就是最近把明阳教击败的仙剑鬼见愁。真是少年英雄,只可惜不能为朝廷效力,否则一定是前途无量。日后若需相助,只要拿此令牌,到京师找我,必定全力相助。在下还有要事告辞了。”

  “好吧!将军好走!”

  那人留下100两银子给主人,上马狂奔而去。

  “少侠,您还不知道吧!大明朝要变天了!”

  “什么!..大伯您请说清楚,究竟怎么了!”

  “哎呀!您还不知道吧!建文帝当今天子,下旨削番,意图谁也知道是要收燕王朱棣的兵权。但是现在看来应该不可能了,相信北平已经不太平了。此人应该是去京师报信的。如果老夫没想错的话。燕王要发动靖难之变了。看来天下要大乱了。”

  “呀!一个村夫居然对政治如此了解,看来此人不是一般的人啊!”望愁心说。

  “大伯,在这个村有多少年了?”

  “我已经在此大半辈子了。少侠不必多想,我只是一个村夫,喜欢政治罢了!该来的总会来!少侠请吧!“

  ”望愁只好离开了那个村庄,但是他感到事情已经不是那么简单了。但是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还不清楚。就这样望愁重新赶往少林寺。一路无话。来到嵩山脚下。只见嵩山到处是巡逻站岗的人,一个个全神戒备。对过往的人仔细检查盘问。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望愁此次出行完全是秘密的。所以不便露身。于是悄悄的绕过他们上了山。来到外公的房间,见房门禁闭,院子里站着小晴,张小小,丐王,一风大师。还有很多武当弟子。大家都全神贯注的看着屋里。不敢喧哗。望愁悄悄的走到小晴的身后,拍了一下。小晴回头一看是望愁。

  “望愁,你回来了,没有事情吧!”

  “恩!没有什么!外公怎么样了!”

  大家听到望愁说话,都回头看。

  “盟主!”

  “不必了!怎么样了!”

  “愁儿,小晴都和我说了,你也太胆大了,那怪鳄太凶险了,要是你有什么事情,我怎么对得起你那死去的父亲啊!”小小说

  “让您担心了娘!没有事情了,我不是回来了。外公怎么样了!”

  “王前辈和你外公已经进去好久了,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正在这时,屋门突然打开了。众人急忙回头看。只见王思远站在门口。面无表情。绝尘真人在他身后站着。”

  “外公,您怎么样了!望愁回来了!”

  “小愁..不.盟主!您看!”说完只见张远清单手一挥。桌子上的茶杯应声而碎!

  “啊!外公您没事了!太好哦了!”

  “太好了,张真人没事了!”

  “是啊太好了,长门好了!”

  大家都很高兴。

  “多谢神医救命之恩!”张远清一抱拳。

  “哪里!要不是您的内力是纯阳刚之气,恐怕我也没有什么把握。”王思远说到

  “这样最好了。大家可以放心了,请到大殿里,我有事情想大家宣布。”望愁说到

  “是,紧遵盟主令!”大家呼啦都抱拳说到。

  大殿里,望愁高坐中央。左手边是张远清.丐王.冷面神尼等。右手边是一风大师.华山李越风等前面站着众多的弟子。

  “各位,不知道最近明阳教可有什么动静吗?”望愁问道。

  “盟主!属下最近到是得到一些消息。”说话的是丐帮的邦主铁拳石不宽,此人倒也在江湖上有些名气,被丐王分派到风盟做代理盟主。

  “哦,是什么消息,石盟主请说。

  “是这样的。最近弟子们发现萧何骏频繁的往北平送信,而且来往的官宦之人很多。都是有功的将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这样的事情,萧何骏怎么会和官府有来往,大家怎么看此事?”望愁问到

  “这官府曾经围剿过萧何骏啊,怎么又和他来往,不可思议啊!”大家都觉得不可能。

  “对了,石帮主刚才不说,我还忘记了,我也遇见了一些怪事。有一个将军,受了重伤,被我救了,好象是赶往京师的。但是现在是太平盛世,应该没有战争,那将军为何受伤,很奇怪。看样子事情很严重。”

  “盟主,这样我想应该是出大事了!”丐王说道

  “怎么讲?”

  “大家可知道,现在镇守北平的是谁?是太祖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当今皇上是他的亲侄子。本来太子死后,朱元璋应该传位给他的。但是恐怕有背朝归就选定了朱允文,也就是太子的儿子,燕王的侄子作为继承人,允文是个儒雅的君主,登基后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政绩卓越。但是朱元璋分封的番王,成了建文帝的心腹之患。各个番王拥兵自重,镇守一方。对新朝廷虎视耽耽。建文帝接受了手下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番。第一个目标是周王,建文帝密令李景隆以北上备边的名义兵临开封,趁周王毫无准备之际突然将其抓捕,送至京师。建文帝将周王谪遣到“烟瘴之地”的云南蒙化,后又把他召回京师禁锢起来,又先后废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四王,目标直指燕王朱棣,燕王朱棣怎么会不知道他的用意。早有反的意图。如此看来是已经兵变了。但是和明阳教有瓜葛就想不到了。朝廷和江湖笨不往来的。”

  “哦!这样啊!也有人对我说过此事,不过没在意,现在看来兵变已经是事实了。至于明阳教怎么牵扯进去的,还要好好查探啊。”望抽说

  “好的,今天先到这里,大家回去吧,记住,全力戒备。”忘愁把大家遣散,又和丐王他们商量怎么办。

  "我想得有个人去明阳教把事情查个清楚,我打算跑一趟."望愁说

  "此事万万使不得啊!盟主,明阳教是什么地方,那萧何骏又是什么人物,且不说他萧何骏,单单是他手下的三大护法和五大佐史就不是你一个人可以对付的来的!再说这几年来,在明阳教的重金礼聘和武力威胁下,又有将近半个江湖上的高手都藏匿在那里.凭你一个人如何能应付的了.此事不要再说起了."绝尘真人坚决的说

  "是啊,望愁张老道说的有道理,目前同盟刚刚建立,人心涣散,大家都是畏惧你的实力才结盟,要是你有什么闪失,势必造成一场盟主争夺的战争,到时候明阳教趁机进攻,我们就会一败涂地.所以还得另想他法啊!"丐王说

  "两位前辈多心了,我只不过是想暗中查探一下,并不是真的去挑战明阳教,不会和他们正面交手.你们说的我也知道,我会小心.你们再想一下.现在的形势.明阳教和北平燕王勾结.如此一来,他的势力就会倍增,有了官府做依靠他们就是名正言顺的军制.我们再和他们作对那就是公然的和朝廷对抗,到时候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是目前一切还是猜测.必须得确实消息,再做进一步的打算.要是等人盟的弟兄查,恐怕已经成了事实了.我们必须再他们确实联合之前离间他们.不去明阳教如何能查清事情的原尾啊!再说凭借外公的太极剑和义父的九转神经我想查个事情应该还没有问题.你们也别把事情看的太严重了.萧何骏是老虎,那我不去摸他的屁股,老虎也有打吨的时候不是,我就趁他打吨的时候查一下.也不是那么危险的事情.你们不用担心."

  "哎!望愁啊,你从小就这么倔强,看来我们是说不了你了.好吧!那你自己一切要小心拉!"张远清说道到.

  "是啊!万事小心,凡事不要强求啊!留的青山在,咱就不怕没有柴火烧!"丐王说

  "恩!我决定两天后动身.若六天没有我的饿消息,你们就推选一风大师为盟主,应该没有人反对的.还有天地人,风火雷,六个分盟必须加紧训练,大家要更加小心预防明阳教的突袭.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盟主放心,属下等定当尽力!"

  就这样望愁从天山回来只在少林寺住了三天就再次踏上了去明阳教的路.

  少林寺里,望愁走后还是一风大师代管一切事宜.没有人反对.对外丐王和张远清声称盟主闭关修炼修真剑.大家虽然有猜疑也不得而知事情的真相.

  张远清和丐王他们督促分盟加紧训练,布置防范咱们不说,只说这望愁一个人单闯明阳教.

  那明阳教的总坛位于冀北的赤日峰.赤日峰山势雄伟险峻,松柏成林,鸟兽结群.物产富饶.萧何骏再次入关时候将明阳教的总坛迁到此处.大兴土木,建设了不少的机关埋伏,山上宫殿豪华壮观,真不亚于大内皇宫.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而且周围百里全是他的眼线耳目.对靠近赤日峰的可疑人员全面监视.望愁这次是一身的书生打扮,头戴丝巾,背背书筐,里面放着笔墨纸砚.和一些书籍字画.手里一把纸扇.看上去就是一个云游四方的文生.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怀疑.他在赤日峰的山下一个小镇住下,寻找机会混进山去.

  "那天,望愁正在用餐,忽然听见有人说话:"小儿,大爷要的酒准备好了吗?快带我去取."

  "呦!赵大爷的事情怎么敢延误啊!一早就准备好了,请到后院里."说着带那个人走进后院.旁边有人说到,不知道明阳教要做什么,怎么要这么多的酒菜.还都是极品佳肴.看来是有贵客到来啊!

  望愁一听这几个人是明阳教的人,眼珠一转有了主意.悄悄的跟着他们到了后院里.那个姓赵的人看了看院子里的几个大酒缸.皱了皱眉头."去,给大爷找几个壮实的大汉来.大爷今天是顺便来问一下,没有带人来."

  "是是是.."小儿跑出去了.

  望愁一听真是天助我也.立刻回到房间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混在那些人里面,帮忙抬酒.

  那姓赵的边走边说"你们几个能给我们明阳教的弟兄抬酒也算是有福.这山上的东西恐怕你们一生也见不到.等会见了可不要乱摸乱跑,要是若了事情,丢了性命可没有人给你们申冤啊!"

  "是是是!"几个人唯唯怯切的说

  望愁仔细的观察周围的地形,和兵力布防.果然是萧何骏.这守卫不亚于皇宫禁卫.一个个精神抖擞,手里的兵器正明憎亮,杀气腾腾.都警惕的看着上山的每一个陌生人.通往山上的路一共有三条,被两片树林分开,每一条都有专门的人把守站岗.望愁他们走的是中间的那条,位于两片树林的中间,倒也不窄,可以并行两三匹马.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十几个站岗的,盘问索要令牌.那个姓赵的虽说蛮横狂妄,但是对这站岗的喽罗却不敢得罪.恭恭敬敬的拿出令牌来给他们看.原来萧何骏怕遭偷袭,特别设了这些岗哨,这些人只接受他一个人的命令.除了他任何人都得出示通行的令牌.就连他的宝贝女儿也不例外.所以这个姓赵的人不敢得罪他们.那喽罗仔细检查后问道:"这些村民是干什么的?"

  "哦,这是帮我抬酒的人,马上就走的.!"

  那些人看了半天,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才放行.

  望愁看的清清楚楚,有十二个岗哨,每个岗哨大概15个人,只到个山腰就有上百人守卫.看来明阳教真是龙潭虎穴啊!不过既然来了就没有退缩的道理.望愁跟着大家,混进了明阳教里面.

  到了山顶的时候,那三条上山的道路汇集在一条宽大的路上.通过层层的守卫检查盘问,望愁他们终于来到了明阳教的总坛.望愁仔细的观看只见高大的围墙延伸了半里多长,中间一座宏伟的门楼,巨大的檀木门,通体都是红色,上面镶上了上百颗铜钉,硕大的铜环把手,串在青色的龙面像上,大门敞开.门口左右各有四个彪形大汉,身穿明阳教的教服,手里拿着鬼头刀.气势冷峻.门楼高有二丈多,楼上插着那血色的巨蟒旗子.随风飘扬.还在楼上雕刻着四条狰狞的龙,翘首摆尾,仿佛腾身破墙而出.望愁心里说这萧何骏还真是懂得装饰.看过令牌,他们几个人走进里面.穿过一片宽阔的石板广场,眼前看到一个高高的大理石的台阶,走上去,是一个走廊,左右不知道通到哪里去,中间是一个门洞.那个姓赵的人带他们穿过门洞,往左顺着走廊拐了好几弯.来到一个院子里.那人叫来下人打开一间房门.里面全是一坛坛的好酒,香气扑鼻.抬到里面去.说完几个人把那几个大酒坛子抬了进去.这时,突然有人说话:"赵天强,你酒菜布置的怎么样了?"

  "哦,回二位堂主,差不多了!"

  望愁拿眼睛藐了一眼,一看吃了一惊.原来来的人正是闹海三白龙里的老二和老三.想不到居然会在这里遇见.看来也已经投靠了明阳教.

  "恩!不要耽误了后天的宴会就好!要知道来的可是当今的有功战将.谁也得罪不起的."二龙说

  "是,属下知道了!"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萧何骏紧急调集了几个分坛的人来总坛议事.其中就有镇南王荣天华,自然带来手下的几个大将.那闹海三白龙是一位海官的后裔,此次自然受到萧何骏的亲赖,一来就封镇南王为辅明王,还封三白龙为坛主.原来,萧何骏自创立明阳教来,将总教分为坛.门.会.由教主选定谈坛主。再由坛主选定门主,门主选定会主。只要把名单上报就可以。这样节省了他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他管好手下的分教教主,就不用太操心下面的人。这样是一级一级的压下去的。萧何骏高高在上,其次是三大护法,五大佐史。分教教主,然后就是坛主,门主,会主。以下的就不用再管了。坛主的权利也是相当的重的。但是萧何骏封镇南王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朝廷的人。这次和燕王的联合,也全是靠着容天华的关系。所以他重用镇南王。镇南王出于同样的理由,重用三白龙。他们是一位海官的后裔,和朝廷也说的上话。很多时候他不便出面,就让三白龙代劳。但是三白龙一来没有什么威望,再,也没有功绩。所以只是挂了个虚名,并没有实际的权利。三白龙也知道这些,但是也只能顺从。所以那个姓赵的人才会听命于三白龙。望愁曾经在天山温水湖与他们相识,还救过他们。所以望愁决定从他们身上着手打听消息。